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7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 1.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史记·夏本纪》曰:“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上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记载。主要说明了(    )
    A . 历史文献不能全信 B . 历史记载错漏明显 C . 对历史事件所持立场不同 D . 对启夺权方式理解有异议
  • 2.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战国中后期,秦国都城的宫殿面积大幅扩张,压倒了宗庙与市,与东方六国都城遵循周礼的城市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此可推知,当时秦国(   )
    A . 坊市制度趋向瓦解 B . 宗法观念遭到摒弃 C . 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D . 社会转型领先六国
  • 3. (2022高二上·电白期中)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
    A .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 .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 4.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这一做法(    )
    A . 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B .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 C .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 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
  • 5.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C . 分封制日渐衰落 D . 宗室诸王地位提高​
  • 6.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空间”。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A .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 .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 7.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清政府租用英商怡和公司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送士兵,李鸿章认为“日敢无故击沉,英人必不答应”。丰岛海战后,他又照会各国公使,声明“日先开战”,请求列强根据“万国公例”谴责日本,帮助调停。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 . 已深谙国际法和外交制度 B . 对战争爆发缺乏足够准备 C . 灵活利用列强间利益冲突 D . 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
  • 8.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    )
    A . 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 B . 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C . 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D . 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
  • 9.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苏格拉底因批评传统信仰中不协调的东西而获罪,在法庭上他耻于向陪审团乞怜,甚至拒绝按惯例让自己的子女、亲友当庭哭诉以博得同情,而是居高临下,据理力争,这就使得陪审团难以采取变通做法。最终陪审团以过半票的结果宣布其死刑。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 司法程序遵循了民主原则 B . 辩才不能影响陪审团的决定 C .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D . 公民缺乏演讲技巧的能力
  • 10. (2023高二下·蓬莱开学考) 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这体现出罗马法( )
    A . 突出保护个人私有产权 B . 强调程序与形式主义 C . 注重维护家庭伦理关系 D . 追求实用与实质正义
  • 11. (2024高一下·重庆市月考) “影子内阁”也叫“在野内阁”,由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本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各“影子大臣”负责专挑当任内阁的缺点进行攻击,与内阁成员对着干,为下次竞选做准备。“影子内阁”的存在(    )
    A . 充分保障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B . 提高了执政内阁的行政效率 C . 有利于轮流执政时的顺利过渡 D . 表明责任内阁制出现权力异化
  • 12.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1917年革命胜利后,苏俄(联)党和政府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宾和侨民百般刁难,哪怕后者只是参加一个科学会议。政府总是唯恐内外责难成为外国干涉的先声。这说明当时(    )
    A .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初现 B . 国内政治斗争形势复杂 C . 共产主义运动艰难曲折 D . 东西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 13.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1955年初,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该项目(    )
    A . 旨在扩大北约的势力范围 B . 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 C . 表明冷战的重心转向亚洲 D . 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崛起
  • 14.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15.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在《中国历史的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实践把传统技术和生产要素组合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以致维持了一个与欧洲早期历史相比更高的生存水平,从而人口增长很快,相应导致劳动力过多和过于廉价,使得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不能得到应用。这一理论最宜用于探究中国社会(   )
    A . 小农经济的特点 B . 传统技术的优势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明清社会的转型
  • 16.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下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可推知当时中国(    )

    A . 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 B .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 . 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D .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17.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甲午战后,在制度安排上,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国策,经济社会发展以“重农重商”为目标导向;在经济结构上,“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逐渐转变为民营工商实业,一大批民营企业从手工作坊转型为现代工厂。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 社会阶层流动加剧 C . 近代化成为了时代潮流 D . 朝贡贸易走向解体
  • 18.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下表一五计划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

    A .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 . 推动了工业体系的形成 D . 导致了外交政策的调整
  • 19.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1979年至1987年为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1987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从1992年起,国企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 B . 国企改革未突破原有体制 C . 经济体制改革从城市开始 D . 国企改革进程已基本完成
  • 20.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达•伽马远航赴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 )
    A .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B . 欧洲物价上涨 C . 欧洲“商业革命”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 21.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 B .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 C . 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D . 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
  • 22.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155百万塔勒,并向银行借款达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此外德国政府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行,并开设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这些做法(    )
    A . 具有一定专制主义色彩 B . 加速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C . 助推德国经济后起直追 D . 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 23.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1932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巴伦》杂志评论道:“我们当然了解,独裁政体完全背离美国政治制度以及诸如此类立国精神,但一个独裁者将帮助我们走过前面路上崎岖的地段。”该评论意在说明美国应(    )
    A .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B . 加强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C .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D . 抑制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 24.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下表是欧美四国(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千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564

    4641

    521

    2352

    37.0

    84.2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以下结论解释合理的是(    )

    A . 甲是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钢铁煤产量增长迅猛 B . 乙是英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 . 丙是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跃居第一 D . 丁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 25.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租让政策公布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等十七个国家同苏俄签订了租让合同和技术援助协定。当时,苏俄几乎同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苏俄此举(    )
    A .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B . 利用了西方大危机的国际时机 C . 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 . 契合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 26. (2023·吕梁模拟)   1930年前后,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那些胡说必须降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据此可知,斯大林的论断(    )
    A . 将经济发展与政治需要相结合 B . 以追求建设速度作为终极目标 C . 推动苏联工业建设道路的开展 D . 导致经济政策转向了自由生产
  • 27.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有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联盟将变成“色拉欧洲”。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据此可知,欧盟(   )
    A . 成员国间的矛盾激化 B . 政治一体化遥不可及 C . 民族性与统一性相融 D . 主权国家的影响减弱
  • 28.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孔子虽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却对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颇加称许;孟子则尊王黜霸,对诸侯以王政相勉,希望新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让天下“定于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周王室权威得以恢复 B . 君主专制的时代诉求 C . 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 D . 社会变革的进程加速
  • 29.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
    A .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 .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 .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 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 30.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
    A .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B .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C .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 31.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

    A .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 . 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 .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 .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 32.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一挑战(    )
    A . 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B .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 . 受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 D . 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 33.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一但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矛盾的加剧 B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 工人上动的推动 D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34.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一五”期间,我国自行就业、自谋出路完全被统一分配所代替,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一就业制度的形成(    )
    A . 植根于新的经济体制 B . 提高了劳动者的创造性 C . 体现侧重发展重工业 D . 反映了经济建设的僵化
  • 35.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

    A .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 .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 .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 .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 36.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
    A . 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B . 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 . 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D . 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 37. (2024高一下·天津市期末)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

    A . 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 . 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 . 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 . 批判神学思想
  • 38.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棱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
    A .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 .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 .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 .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 39.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近代某时期,在哲学上,人们的意识开始从传统时代那种“静穆的伟大”与“和谐的不朽”的世界幻想中解脱出来,而不得不去面对一个稍纵即逝和随机变幻的外部世界。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典力学的建立 B . 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C . 启蒙运动的开展 D .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 40.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1829年,雨果创作了戏剧《欧那尼》。该剧描写了16世纪西班牙大盗欧那尼反抗国王,为父报仇、追求爱情的悲剧故事。1830年初该剧首场演出后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一百场,使得法国城乡掀起了一股“欧那尼热”。据此可推知,该剧(   )
    A . 反映了客观社会现实 B . 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C . 凸显了理性主义原则 D . 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41.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先秦经秦汉到曹魏,随着令的编集和完善,律由原可不断增减的开放性体系,变成大致固定和封闭的体系。《魏律》是秦汉法典体系演变成果的集中体现。《法经》是一部法学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典;盗、贼、囚、捕、杂、具,是法学意义上的分类。所谓“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类,同时也泛指汉律篇章之多。从文本上看,律、令都有一个由原始的诏书到改写成精密的法律条文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法律效力,秦汉时期的律、令似乎并无不同。

    ——摘编自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公元前27年,屋大维废共和而行帝制。皇帝敕令开始显示力量,并逐渐成为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在帝政前期,皇帝敕令并不经常被使用,而是借由元老院之手颁布法律。以公元235年塞维鲁斯遇刺为起点,罗马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政治动荡使皇权愈发集中,皇帝操纵了立法权。皇帝敕令几乎成了唯一的法律渊源,甚至被直接称为“法”。在查士丁尼的支持下,东罗马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汇成《罗马民法大全》)。在《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教科书)一书中,保留了大量的皇帝敕令。

    ——摘编自沈超《从皇帝敕令的演进过程看罗马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材料三: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制定一部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基于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经由学者的呼吁以及最高决策层的决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法治任务与目标,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由此拉开帷幕。“我国民法学界以后讨论的问题也不再是“中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而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法典”。”

    ——摘编自李星、王利民《中国民法典的定位与编纂》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的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演进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
  • 42.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 43. (2022高三上·宝鸡月考) 17、18世纪,欧美历史上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拿破仑主要活动列表

    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1644年,取得马斯顿草原胜利

    1645年,组建新模范军

    1648年,平定王党叛乱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1649-1650年,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1653年,自任“护国主”。

    1793年,土伦之役崭露头角

    1795年,平息王党叛乱

    1796年,进军意大利

    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自称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公布《民法典》

    1805年,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

    1806年,颁布“大陆封锁令”

    1813年,莱比锡战役失败

    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

    ———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1793年,法国向英国宣战。华盛顿召开内阁会议,重申了美国在危机时期应当以安全和发展为主,不应当被激情冲昏头脑。大会决定,禁止美国公民在公海从事任何敌对行动;警告美国公民不得向交战双方非法贩运现代国家惯例法所禁运的任何物品;不得采取任何有损于与交战国友好相处的行为。

    ———摘自《华盛顿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人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华盛顿政府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及其体现的外交原则在一战前后有何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