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现象 | 解释 | |
A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 分子间有间隔 |
B | 酒精需要密闭保存 | 分子质量很小 |
C | 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
D | 水蒸气遇冷凝结 | 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
A.H2 B.2H2 C.2H D.
①金属汞中的汞原子。
②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
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氧化铝。
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填标号), 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填标号)。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图1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此实验说明水由元素组成。
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相同;
②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钠 B.硫 C.氯 D.氩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变红。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②列举一个生活中同样说明该性质的现象:。
①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实验2中,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
①冷却前,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目的是。
②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实验现象是。
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②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
|
② |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
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
加入过氧化氢酶 |
不加过氧化氢酶 |
||||
反应温度/ ℃ |
25 |
37 |
42 |
25 |
37 |
42 |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
39 |
56 |
34 |
5 |
5 |
5 |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