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 1.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材料三:

    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精湛,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对“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材料四:

    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对某种神的信仰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文化。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 B . 材料二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这里的“文化”有别于材料四“‘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 C . 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 .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便跳槽改行。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B . 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C .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D .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
    3. (3) 结合上面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我国的“工匠精神”。
  • 2.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哦,香雪

    铁 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香皂,甚至能松能紧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如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嗒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在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在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出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她在第三节车厢内的一张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颤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就是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呢?她想,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 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一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出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过来的这趟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这给台儿沟带来热闹和变化,也反映出台儿沟的闭塞与贫穷。 B . 香雪沿铁轨步行回台儿沟时,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一番历险虽给香雪带来了考验,但更让她感受到了成熟蜕变的喜悦。 C . 文中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 D . 火车上的女学生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执意用鸡蛋来交换,这表明她自尊心极强,有着不轻易接受他人施舍的性格特点。
    2. (2) 下列对相关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哦,香雪》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B . 在叙事上,两篇小说都以宏大的时代为背景,《百合花》的故事发生于1946年的解放战争,《哦,香雪》以改革开放初期为背景,选材以小见大,都以情节取胜。 C . 《百合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整个故事情节是由“我”讲述出来的;《哦,香雪》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近似抒情散文的笔触,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D . 《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在审美取向上追求诗美效果,语言充满诗意美,重视营造氛围,有诗的象征和意境,抒情性强。
    3. (3) 自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在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4. (4) 美国作家称赞《哦,香雪》表达了“一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请说说这篇小说感动人心的“东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做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 , 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注】①三径,指归隐。②篮舆,供乘坐的交通工具,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官职。殷商时代始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掌管军事之职。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至隋时废州府之任,不置司马,改置治中。 B . 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出官”。 C .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等。 D . 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                      食野 B . 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 蓄无弦琴一张                            恍惊起长嗟 D . 辄抚弄寄其意                            歌赠之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 .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 .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 .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 . 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 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 4.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诗中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像、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B . 李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有意仿效之。 C . 杜诗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D . 杜诗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侧面颂扬了李白,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欣赏赞叹之情。
    2. (2) 《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请根据诗的内容,并结合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分点概括李白“一生小像”且作简要分析
  • 5.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 (1) 《沁园春·长沙》中,写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2. (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 (3) 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7分)
  • 6.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表格。

    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cì)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mí)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塌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găo)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duo)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文段中的错误类别或填空要求

    指出或描述错误

    写出改正后的内容

    (字音、字形、词语,正确的表述)

    注音有误

       

    字形有错

       

    词语运用有误

       

    有语病的句子

       

    标点有误

       

    “地道”有以下几个义项:①地面下挖掘的交通坑道;②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③真正的,纯粹的;④实在,够标准。

    选段中应该是哪个义项呢?试作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义项(    ),理由:

  • 7.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晚睡症是指就算无所事事也不愿提早时间睡觉,即使身体疲倦还是会熬到深夜才睡觉。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出晚睡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 8.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关系非常密切。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容易造成近视。研究发现,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

    人们一直认为,                , 直到发现视物模糊时,则木已成舟。其实,在视力减退之前,近视眼的发生是有预兆、有信号的。有些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抬头再看面前的物体,有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有些人在                 , 或久视近后再移向远处物体,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这些都是眼睛睫状肌调节失灵的表现,有了这些状况,           。早期的近视有真假之分,错过最佳治疗期,往往就要背负一辈子近视眼的烦恼。

    1. (1) 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结合上述材料,用三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近视眼的防治方法。
  • 9.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请针对下面的事件,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是非分明,不超过150字。

    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一手策划下,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在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的情况下被加方无理拘押。2021年9月25日晚,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抵达深圳机场,在飞机滑行时,孟晚舟向舷窗外的迎接的群众挥手致意,前来现场迎接她的各界人士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大家齐呼欢迎回家,工作人员向她献上一束玫瑰花。

    孟晚舟说,经过一千多天的煎熬,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异国他乡的漫长等待,充满了挣扎和煎熬,但当我走下舷梯,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家乡的温度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言表。祖国我回来了!

    我的点评:

四、写作题(本大题60分)
  • 10. (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 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如此。在你十几年的生活中,你有过什么不一样并且令你难以忘怀的尝试呢?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以记叙为主。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