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长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评...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16分)
  • 1. (2022八上·长顺月考)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zī yǎng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魄,也一直为hào rú yān hǎi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

  • 2. (2022八上·长顺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听了同学的规劝,他如梦初醒 , 放弃了离家出走的想法。 B . 在戈壁滩上,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 , 平地楼台。 C . 《长津湖》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 , 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D .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
  • 3. (2022八上·长顺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飞天”凌空》一文是一则消息,它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郭晶晶夺魁的经过。 B . 《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 C .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D .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 4. (2022八上·长顺月考)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1)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3) ,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4. (4) 大概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藤野先生》)
    5. (5)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
    6. (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
二、阅读能力(33分)
    1. (1)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 . 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 C . 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 . 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2. (2)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二的罕见人品。” 文中的“他”是指 (人名),体现了他 的性格特征。
  • 6. (2022八上·长顺月考) 现代文阅读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住了,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是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B .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中“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C . “她语无伦次地说”中“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顺序逻辑,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这里表明老妇人怕工资被扣下时的心急。 D . “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中的“她们”是伟大的母亲,她们都是贫穷人。而那些富裕的母亲,就不能算是无比崇高的母亲。
    2. (2) 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3. (3)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 7. (2022八上·长顺月考) 阅读

    董家子女

    殳儆

    ①有一天,鲍医生跟家属谈完话回来,对我长叹一声:“主任,这‘6床’,真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又来了一堆子女!谈完了不算,还要再进来看看。”正在电脑前打医嘱的赵医生和正在填写病历的金医生马上一起点头:“前天值班时就是这个样子,一遍一遍有亲戚按门铃来询问病情,他家的人真多!”

    ②接着就看见,董家的老大带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批一批进来,在老董床前站立片刻

    ③6床老董,是个85岁的老爷子,两天前突发脑出血,脑内的出血量非常大,根本没有机会手术,人很快进入深度昏迷状态,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病人已享高寿,治疗过程中感知不到痛苦,病情又已成既定事实。此时,一般家庭都会很快接受现实,开始准备老人的后事。

    ④董家子女却好像面临很大压力。一得知病情,就立刻提出要请上海的专家进行会诊,看看病人还有没有存活的可能。我的困惑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都知书达理,已经完全了解病情,态度也温和客气,并没有给我留下不信任医生的感觉。

    ⑤既然董家强烈要求,我们就请了国内顶级脑外科专家来会诊。专家会诊得出的结论简单而肯定:病人没有存活的可能,可以让老人安静地离开了。

    ⑥董家的老大和老二频频点头,接受专家的建议。但是旋即,又带了一堆子侄来看老董。董家的子侄都是扶老携幼来一大家子。一会儿是来自北京的夫妻俩,一会儿是来自广州的一家三口,第二天又是全家带着小孙子从加拿大特意回国的。

    ⑦这些亲属都是远道而来,风尘仆仆,面容疲倦,估计下了飞机都没有来得及梳洗。还有从南半球回来的,冬衣都未来得及准备好。病人的确时日无多,负责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不断地通融,放远道而来的亲属进来探视。董家的老大,总是点头哈腰,谦逊万分,就怕打扰护士和值班的阿姨,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老董那些远道而来的亲属,在探视完之后,会反复询问老董的主治医生,问病情,问预后,问到自己失望叹息为止。

    ⑧一个星期没到,家属再次提出会诊,并且,一个“学医的女儿”借了CT片,电邮给广州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

    ⑨重症监护室门口的秩序,维持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家要求探视,其他病人的家属也会效仿,否则会质疑这个病人是不是特殊人物,享受特殊待遇。

    ⑩鲍医生说老董是“史上最麻烦”的病人,大家都非常认同。

    ⑪一个星期来,重症监护室门口人来人往,其中最多的就是董家的“亲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啊?

    ⑫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出了口:“你们这么多人,真的都是老董的子女吗?”

    ⑬老董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沉默地点点头,表示认可。那个“学医的女儿”开了口:“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境富裕,一直行善积德,收养了很多穷孩子,供他们上学读书。所有这些人,都是幼年时受他恩惠的苦孩子啊。”

    ⑭老董的大儿子说:“由他养大的孩子,都像他的亲生子女,跟他特别亲。所以,我们弟兄俩根本不敢擅自做主,要等他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见见他,才能决定怎么办。”

    ⑮年纪比董家老大还年长一些的高个儿男人说:“我是老大,老爸既然已经这样了,我来做主,我们兄弟姐妹一起给他过85岁的寿辰……”

    ⑯这个“老大”是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还抱着自己的小孙子,天天在监护室门口停留很久,似乎只是为了离老董更近一点。

    ⑰此时,老董的“孩子们”或沉默,或点头。

    ⑱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瞬间,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原谅了这一个星期来不胜其烦的谈话和探视;瞬间,不再有人视这一家子为“需要特殊对待的特殊病人家属”。令人敬仰的善行,让人无法割舍的养育之恩,已是最好的解释。

    ⑲我们的重症监护室在角落里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贴的是类似家里的杏色壁纸,有碎花被褥和真皮沙发及接近日光的照明,温馨而安静。老董的85岁生日,就是在那里过的,他的十几个儿女,拿着香槟色的玫瑰,围在他的身边,祝他生日快乐。

    ⑳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

    (摘自2022年第11期《读者》,有删改)

    1. (1) 董家的子女众多,下列选项在文章中叙述最少的是(    )
      A . 董家大儿子和二儿子 B . 来自北京的夫妻俩 C . “学医的女儿” D . 举家从加拿大回来的“老大”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起笔自然,迅速地把读者带到了特定的情景中。 B . 文章除了叙事性文字之外,还有少量抒情和议论性文字。 C . 文章构思巧妙,通过设置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 文章同时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叙述方式。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老董,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躺在悲戚和感念、感恩和铭记充盈着的花香中。”这句话的理解。
  • 8. (2022八上·长顺月考) 古诗文阅读

    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 , 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②禁中:皇宫。③外面遂以为例:宫外的人便以此为例,指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④逐夜:每晚。逐,每。⑤馁:饥饿。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则岁月之 / 久害物多矣 /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 / 而启无穷之杀也 B . 则岁月之久 / 害物多矣岂不可忍 / 一夕之馁 / 而启无穷之杀也 C . 则岁月之久 / 害物多矣 /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 / 而启无穷之杀也 D . 则岁月之久 / 害物多矣 /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 / 无穷之杀也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昨夕不寐而甚饥(趁着) B . 禁中每有索取(听说) C . 恐自此逐夜宰杀(实在) D . 非时供应(准备)
    3. (3) 这个故事体现了宋仁宗的什么品质?
  • 9. (2022八上·长顺月考) 诗歌鉴赏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中“拦得溪声日夜喧”一句中的“拦”字意在表现群山有情,不舍得溪水离开自己温暖的怀抱。 B . “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 C . 后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D . 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诗人却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2. (2) 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奔”字的妙处。
三、语言运用(8分)
  • 10. (2022八上·长顺月考) 下面情况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模拟考试的前一晚,你还想再看看书,妈妈却在身边不停地叮嘱你明天考试的注意事项,这时你可以对妈妈说:

    A . “妈!你看你,净说些没用的!还让不让我看书了?” B . “妈,我今晚不看书了,咱们一起看看我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好吗?” C . “妈,我想再看看书,这些注意事项你明天早上再提醒我好吗?” D . “妈,我今夜须读书至深夜,诸事莫谈,敬请离开,恕不远送。”
  • 11. (2022八上·长顺月考)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 字左右。

  • 12. (2022八上·长顺月考) 贵州省实验中学初二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四、写作能力(40分+书写3分)
  • 13. (2022八上·长顺月考) 长大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长大不只是身材的增长,体重的增加,更是一种力量的集聚,知识的增多和人格习性的养成。在每一个少年长大的背后,都有许多人的陪伴,许多物的伴随,以及外界环境的濡染和熏陶。

    请以“是你,陪我长大”为题,写一篇600 —7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你”是第二人称,有明确的写作对象,不是写给“你”的,表达对“你”陪我长大的一种感情。写作时,像面对面倾诉一样,“陪”,陪伴,伴随。“长大”,既是年龄的增长,也是心智上的成熟。这里,更重要的是心智上的成熟,懂事了,坚强了,懂得了宽容与理解,有了责任与担当。长大是一个过程,时间跨度大,是行文线索,贯穿全文。“是”,加强语气,感情强烈。这个题目,就是写“我”对“你”的诉说,“我”在“你”的陪伴下,慢慢成长,渐渐长大,年龄不断增长,心智不断成熟。可以表达对“你”陪“我”的感激,写“我”长大过程中因“你”的陪伴而幸福等;②充分阅读所给材料,重点展开细节描写;③内容健康,文体明确;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