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1. (1)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 (4) 本学期我们所学的《论语》中感叹时光飞逝,一刻不停的句子是:
  • 2. (2022七上·黄浦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诗题中“次”字的意思是:
    2. (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有两组对偶句。 B .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在旅途中所见的江南美景。 C . 这首诗道出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D . 该诗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3. (2022七上·黄浦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1) 本文选自《》。
    2. (2) 翻译文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3. (3) 谢道韫的诗句胜过其兄的原因是不仅写出了大雪的洁白,更写出了大雪的姿态。
  • 4. (2022七上·黄浦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3题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商”即子夏;“赐”即子贡。②益:长进。③损:退步。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 (1) 孔子是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
    2. (2) 解释加点词:

      与贤己者处 (      )       与人居(      )

    3. (3)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B .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 .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 . 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4. (4) 下列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与本段文字相近的是(    )
      A . 程门立雪 B . 囊萤映雪 C . 孟母三迁 D . 墨守成规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 5. (2022七上·黄浦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huàn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huàn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huàn(       )           整宿整宿(       )

    2. (2) 母亲对我的照顾可谓用心良苦,这表现在下列事情中:
    3. (3) 第⑥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后半句中“艰难”的含义是:
    4. (4) 下列对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菊花的绚丽烂漫,带给人希望。 B . 展现了秋天的美景,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现了作者不再孤独。 C . 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不再悲观消极,而是要“好好儿活”。 D . 母亲爱花,结尾对花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 6. (2022七上·黄浦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温暖的苇花

    丁立梅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呐。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 (1) “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一句中“絮”的意思是
    2. (2) 第⑩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 声音延长 B . 说话中断 C . 补充说明 D . 话题转换
    3. (3) 苇花的“温暖”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 (5) 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作者有何深意?
    6. (6) 从全文看,苇花具有等可贵品质。
三、综合运用(10分)
  • 7. (2022七上·黄浦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吧。

    我曾经屡次忆起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鲜美可口的;都曾是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

    1. (1) 以上文字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的小引,本学期课文《》即选自于此;鲁迅原名
    2. (2) 从散文集中的内容看,能使少年鲁迅、青年鲁迅回味“温暖”的人物主要有
    3. (3) 本书中有不少内容是对旧式教育和僵化的传统文化的批判,但是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比如,关于学习,《论语》中有很多论述,请你摘录其中的一句,并说说它论述了什么道理。

      摘录:

      道理:                                        

      再比如,关于借景抒情,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蕴丰富,高雅独特的景物,请摘录相关诗句,并指出其中特定景物和其包含的意蕴。

      诗句:                                   

      景物:                 

      意蕴:                 

四、写作(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