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2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
  • 1. (2024高一下·黄埔月考) 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在中国哲学史上,“太极”是表示宇宙本原的哲学范畴。宋代朱熹把“太极”说成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客体,提出了“理一元论”的思想,认为“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而宋代张载则针锋相对提出“气一元论”的宇宙本原观,指出“太极”是“天地未判之前”的“太虚之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朱熹与张载关于宇宙本原的主张(   )

    ①体现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哲学斗争

    ②二者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范畴

    ③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④涉及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3. (2023高一上·邵阳竞赛) 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

    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4高二上·玉林月考)  2022年9月26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揭示了现今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提供了火星可能长期存在水活动的观测证据,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材料表明(   )
    A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 B .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 .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 5.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6.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两首诗都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③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④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7.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观点表明(   )

    ①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前提

    ③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要服从自然

    ④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俄乌冲突,不仅令世界局势紧张异常,更是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美国拱火乌克兰危机引发的金融、粮食以及能源三大危机,使原本就受重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事物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②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的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4高二下·永年月考)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4高二上·邵东月考) 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 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西周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告诉我们(   )

    ①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2年11月20日起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由工、农、中、建4家大型银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市开展,试点期限暂定一年。此举的哲学依据是(   )
    A . 矛盾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B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C .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14.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些成语、俗语共同说明的辩证法哲学道理是(   )
    A .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 联系具有普遍性 C .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15.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空间站组合体在轨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收官阶段。中国空间站建成,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   )
    A . 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B .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C . 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D . 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
  • 16.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下列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表述错误的是(   )
    A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B .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二者辩证统一 C .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知觉、判断和推理四种形式 D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 17. (2022高三上·浙江月考) 对中国文明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考古学最为关注的课题。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这表明(   )

    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

    ②中华文明史的探源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③拓展文明史的认知是考古学的目的

    ④具体实践水平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46分)
  • 19.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特色,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同时,要创新表达方式。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这样更容易捕获人心,赢得认同。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20. (2023高二下·江油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加快编制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确保如期完成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 21.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随着莫高窟游客的增长,莫高窟年均接待游客量可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数字莫高窟”。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 22. (2022高二上·花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五个必由之路”是植根伟大实践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论断,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五个必由之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撑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五个必由之路”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