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 1.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fèn)外         摇弋(yè)          教诲(huǐ)    自吹自擂 B . 箴(zhēn)言          矗(zhù)立         珐(fà)琅       鸠占雀巢 C . 宽宥 (yù)          恍(huǎng)若       称(chèn)职     言不及意 D . 憎(zēng)恶        箱箧(qiè)         恪守(kè)     自惭形秽
  • 2.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B . 歌舞剧《东方红》将优美的旋律与曼妙的舞姿完美融合,二者相得益彰 , 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唯美的艺术盛宴。 C . 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D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 3.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 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局面。 C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马上就要进入建造阶段。 D . 平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着冬去春来的变换,在岁月的流逝中体会着日升月落的温柔。
  • 4.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④②①⑤③ D . ④②①③⑤
  • 5.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白”“樽”指酒杯,“筹”是酒筹。 B . 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庆历四年”“丙辰中秋”“崇祯九年”。 C . “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半夜三更”指晚上23:00至次日1:00。 D .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写景、叙事、状物。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 6. (2022九上·长沙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岳阳楼公园的一副楹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的佳句,在《岳阳楼记》中体现“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2.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
  • 7. (2022九上·长沙月考) 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精选名句】围绕演讲主题,请你从下列名句中选出两项以备演讲时引用。(   )
      A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B .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D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E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精选事例】 为充实演讲内容,增强说服力,同学们搜集了杨秀花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她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请你提炼。

      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村落附近,只有悬崖边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杨秀花6点就得起床,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干粮,尽早出门。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黑了,她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小时。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 8. (2022九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①公元836年,64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司东都洛阳;与正好以相同身份留居洛阳的同龄人白居易相聚,彼此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对衰老表现出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刘禹锡便写此诗以作答。②顾:考虑,害怕。③随年:适应身老体衰得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④谙(ān):熟悉。⑤阅人如阅川: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⑥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得样子。⑦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一、二句写顾虑衰老是人之常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交代了“不顾老”的表现。 B . 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年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C . 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于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D . 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2. (2) 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 9. (2022九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传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 , 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州西南极远,禹锡母八十有余必去不得,当与其子死诀,医恐伤陛下孝理之风。伏请屈法,稍移近处。”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今禹锡甚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释】①擢(zhuó):提拔,提升。②器:才干、才能。③大议秘策:重大议题和秘策。④引:延请。⑤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⑥坐贬:因受牵连被贬。⑦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⑧贻:遗留,留下。

    1. (1) 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和“不以物喜”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B .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和“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作”都是“写”的意思。 C . “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 . “易”有“容易”“轻视”“平和”“更换”“交换”等义项,“乃易连州”的“易”应为“更换”之意。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今禹锡甚他人/尤不可赦 B .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今禹锡甚他人/尤不可赦 C .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今禹锡/甚他人尤不可赦 D .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今禹锡/甚他人尤不可赦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4. (4) 刘禹锡晚年常和白居易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刘禹锡无论其文风还是性格皆有豪气,请你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刘禹锡性格上的豪气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

      ③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注释】①桃千树: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②此诗算是《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的续篇,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 10. (2022九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周珊珊

    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向青年发出召唤。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

    ②自信自强,来自于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           。任何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从湖北襄阳的一名农村青年,到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每一年的建议都与基层劳动者有关;“嫦娥五号”探月取壤的征程上,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坚力量;“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5年。从田间地头到科学前沿,从内地到边疆,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阳而生,蓬勃发展。

    ③自信自强,也在于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历练。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舍小家顾大家、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走的张小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离不开青年的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广大青年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④自信自强,更在于          。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局限,在百米短跑中取得了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最美大学生”刘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实现自己卫国戍边、历练人生的从军梦想;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服输,不气馁,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在各个赛场上书写着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⑤民族复兴,使命光荣。广大青年要自信自强,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 , 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生活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1. (1) 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广大青年应自信自强,放飞青春梦想”,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号召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B . 文章开头以李大钊的名言引入论题,有气势,有力量,给全文奠定了昂扬向上的论述基调。 C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可以插入文中第②段的横线处,既紧承上句,又开启下句,语意连贯,语言典雅。 D . 第⑤段中“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这四个短语,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对青年明确提出四方面要求,排列整齐,朗朗上口。
    2. (2) 品读第④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请简要举一个典型事例佐证第④段中的这句话。

      自信自强,更在于

      典型事例:

  • 11. (2022九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乞福的吉祥物。那一年,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从小镇小学后门走出来便踏上了公路。这是一条国道,西起西安沿着灞河川道再进入秦岭,在秦岭山中盘旋蜿蜒一直通到湖北省内。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支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子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老师和大同学临走时留给他的一句话是:“往前走不敢停。慢点儿不要紧只是不敢停下。我们在前头等你。”

    ⑤似乎不单是脚后跟上出了毛病,全身都变得困倦无力,双腿连往前挪一步的勇气都没有了,每一次抬脚举步都畏怯落地之后所产生的血肉之苦。他看见杜老师在向他招手,他听见同学在前头呼叫他。他流下眼泪来,觉得再也撵不上他们了。他企望能撞见一位熟人吆赶的马车,瞬间又悲哀地想到,自己其实原来就不认识一位车把式。

    ⑥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狠下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只要能走进考场,他自信可以不需要翻动它们就能考中如果万一名落孙山,这些课本无论语文或是算术就都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物了。可那些纸张经不住砂石的蹭磨,很快被踩踏成碎片从鞋窝里泛出来撒落到砂石国道上,像埋葬死人时沿路拋撒的纸钱。直到课本被撕光,他几乎完全绝望了,脚跟的疼痛逐渐加剧到每一抬足都会心惊肉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⑦他站起随之又坐下来,等待有一挂回程的马车,即使陌生的车夫也要乞求。他对念中学似乎也没有太明晰的目标,回家去割草拾柴也未必不好……伟大的转机就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⑧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他慌乱不知所措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⑨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后跟的破布鞋走路……他咬着牙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掏出来,踩出汁液的烂树叶用指甲扣净,翻过鞋子将剩余的烂纸屑腾光倒净,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鬼的……在离考场的学校还有一二里远的地方,他终于追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却依然不让他们看他惨不忍睹的两只脚后跟。

    ⑩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让他明白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也让他不再卑怯痛苦。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有删改)

    1. (1) 【梳理概括】请梳理并概括“他"在报考途中的事件和心理变化过程,补全表格。

      事件

      心理活动

      鞋底和脚后跟被磨破时

      绝望崩溃

      看到他人坐着舒适的火车跑,自己却穿着穿底的布鞋蹭血踯躅

      坚定勇敢

    2. (2) 【分析鉴赏】从人物描写角度鉴赏第⑨划线句子。

      他咬着牙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掏出来,踩出汁液的烂树叶用指甲扣净,翻过鞋子将剩余的烂纸屑腾光倒净,重新举步。

    3. (3) 【分析探究】文章以“汽笛布鞋红腰带”为题有什么好处?综观全文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字部分,谈谈这场“人生之旅”带来的启发。
  • 12.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关于《艾青诗选》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 . 艾青诗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画面意境阔大而凄美。 C . 《艾青诗选》中艾青的信仰是对祖国的热爱。例如:《我爱这土地》中用“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隐喻“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用“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D . 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这一时期的诗人,不再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 13. (2022九上·长沙月考) 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下列语段是如何体现讽刺意味的,有何表达效果?请你简要分析。

    语段一:

    “……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

    语段二: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语段三:

    牛玉圃道:“只为我的名声太大了,一到京,住在承恩寺,就有许多人来求,也有送斗方来的,也有送扇子来的,也有送册页来的,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才打发清了,国公府里徐二公子,不知怎么就知道小弟到了,一回两回打发管家来请。——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 14. (2022九上·长沙月考) 语言表述

    班主任老师最近接到很多家长的电话,说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为此,九年级(1)班开了一场班会,专门讨论“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这一问题。如果你在班会课上发言,你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语言简洁,条理清晰;③字数在120-150字之间。

  • 15. (2022九上·长沙月考) 写作

    歌德曾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才算被发现。”初读,我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重读,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对人、事、物,亦是如此。

    请以“重读这部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补全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