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 1. 如表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 .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C .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 . 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 2.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轰然倒塌(如图)。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国军队 B . 八国联军 C . 英法联军 D . 英俄联军
  • 3. (2017九下·重庆月考)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4. 李鸿章曾言:“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由此,清政府(   )
    A . 走上了富强之路 B .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 . 开始了洋务运动 D . 实现了统治集团自救
  • 5.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社会状况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它反映了(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 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C . 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消失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6. (2021九下·苏州月考) 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船是124年前沉没的经远舰。”此次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为研究经远舰提供了(   )
    A . 文献史料 B . 口述史料 C . 实物史料 D . 档案文书
  • 7. (2020八上·深圳期末)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表达了贫苦农民希望(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实现君主立宪 C . 平均分配土地 D . 集中社会财富
  • 8. (2020·贺州) 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
    A . 百日维新时期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 国民政府时期
  • 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 项    史  实    推论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C

    颁布《定国是诏》

    标志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 .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 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1.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发明和使用的一种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顺序相配以六十为一周期。2020年是庚子年,晚清李希圣著有《庚子国难记》,该作品记载的应该是(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台湾被割占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辛丑条约》签订
  • 12. (2022八上·朝阳期中)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师资队伍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如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这体现出了北大(   )
    A . 政治制度的创新 B . 思想文化的兼容 C . 学术钻研的严谨 D . 师资力量的优秀
  • 13.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界发表宣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 .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 B .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 .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 .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 14. (2021八上·无棣期中) 如表是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

    1905年

    1907年

    1912年

    1924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

    领导广西起义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办黄埔军校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李大钊 D . 陈独秀
  • 15. (2019八上·福田期末)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人文主义 B . 三民主义 C . 自由主义 D . 马克思主义
  • 1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最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民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7. 1875年,清政府仼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随后,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此事件(   )
    A . 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B . 标志着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C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 体现了洋务运动自强口号
  • 18. 如表中广告的刊登,有助于(   )

    《新青年》的广告内容(部分)

    书籍广告

    《共产党宣言》《列宁全书》等

    报刊广告

    《共产党》月刊、《向导》等

    A . 社会习俗的革新 B . 共和政体的产生 C . 实业救国的兴起 D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9. (2019八上·福田期末)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
    A . 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B .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 20. (2021·广东) 如表可见(   )

    人物

    籍贯

    活动

    康有为

    南海

    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

    香山

    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

    香山

    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 .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 . 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 . 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 21. 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国民革命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22. (2021八上·珠海期中)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中孙中山评价的武装起义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绍兴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镇南关起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体现在:镇压捻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摘自《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实现“自强”的途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中国的失败”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这次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反映了20世纪前期的一场什么运动?
    5. (5) “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根据材料四,指出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 24. 在中国人遭受殖民侵略的同时,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不断传入,在寻求解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如何正确看待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中四场战争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从图a至图d,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