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1-28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这个越来越无纸化的网络时代,还坚持使用笺纸写信、题诗的人几乎成了凤毛麟角。笺纸尺幅小巧、刷印精美,自产生之日起,便得到文人的青睐,迅速成为文人雅士吟咏诗文、唱和诗词、信札往来的必备之物。制笺工艺发展到高峰时,笺纸已经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小品,其韵味与传统绘画相似却又有自身意趣,可以“微型国画”称之。

    笺纸的历史非常久远,有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即有使用笺纸的实例。南朝陈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就提到了“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的字句。又据《南史·陈后主本纪》载,陈后主“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常令后宫佳丽“襞采笺,制五言诗”,书诗句于彩笺之上。这就说明笺纸在最初是用来供帝王之家娱情的附庸,尚未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文房用品。

    到了唐代,笺纸率先在文人墨客间流行开来,并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最有名的就是薛涛笺。元和年间,蜀中女诗人薛涛在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酬酢往来时,采用了一种染作深桃红色的小笺纸写诗相和,一时成为美谈,极受时人追捧,遂以“薛涛笺”之名传世。此时笺纸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染色。既然出于才女名媛之手,自然有一种香艳的因素,使人易生艳羡之遐思。

    北宋时期,谢景初于成都浣花溪造十色小笺,名之为“谢公笺”。《蜀笺谱》载:“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2017年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举办“宋代花笺特展”,展出砑花笺纸20余幅。这些笺纸上出现的精致美观的纹饰,是笺纸飞速发展期的一个见证,这种纹饰既有图案化的纹样,也有整幅的构图,显示了一种低调高雅的品位。极符合宋代典雅高贵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趣味。

    明后期,“饾版”“拱花”技术相继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制笺领域,笺纸也随之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所谓“饾版”,就是将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版片组合到一起,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形如饾钉。饾版技术的发明,将彩色套印技术引入制笺工艺,丰富了笺画图案的内容、层次和色彩,甚至还可以达到复现传统绘画中水墨晕染和着色浓淡的艺术特征。所谓“拱花”,就是通过版片的砑印,在纸上印山凹凸的效果,使得印出的画面具有一种立体感。这些技术,让传统绘画所涉及的对象无不进入笺画的题材,例如楼阁亭台、山川河流、云水风雪、花鸟草虫、仙灵搜奇等,极大地拓展了笺纸的种类,笺画细腻精致的程度,与传统国画不相上下,笺纸也有了“画笺”的美誉。

    清初,社会安定平稳,笺纸又有了一个长足发展,时人无不以书笺为雅事。这一时期,写意西风渐趋为画坛主流,笺画图案也以没骨小写意为主。而至清末,笺纸已远不及前代,风格日益僵化、画面愈加呆板,失却了笺纸最重要的文人趣味,笺纸由盛转衰,渐趋没落。

    民国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生活相对优越的知识分子,有实力(即有钱)、有余暇(即有闲)提升生活品位,讲求生活格调,追求生活情趣,从衣食住行到文房用品,都变得讲究起来,掀起了笺纸的小高潮,笺画的题材愈加广泛,除了常规的山水笺、花鸟笺、人物笺之外,生肖笺、古钱笺、古彝器笺、指画笺、古佛笺、砚拓笺、鼎拓笺、唐画砖笺、西城古迹笺等新笺样也纷纷流行开来。

    材料二:

    笺画往往寄托着画者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这些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或直接流露,或间接表现。比如,笺纸常以梅兰竹菊作为背景图案,这是因为梅兰竹菊被赋予了君子般的人格,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再比如,许多画家都纷纷绘制山水笺,其意在满足人们寄情山水、志在林泉的出世心理。

    但是,这些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单靠形象还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又会借助文字来直抒胸臆。如《北平笺谱》中收录的王振声为清秘阁绘制的荔枝笺,笺纸上绘荔枝两颗,绿叶四片,上题“却忆当年妃子笑,红尘一骑到长安”两句诗,让人自然联想到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使得一枚普通的笺纸增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画家创作笺画是一种精神寄托,使用笺纸者也往往寄托着一种含而不露的情愫。如在一幅笺画上,画有一把酒壶,一卷书册,上题“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诗句,这是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最后两句,原句意思是对李白的赞赏和思念,以之作为笺画的题材,就有一种思念故人的意义。试想,远方的朋友收到用这枝笺纸写的书信,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含义,使得在收到信后又多了一种知音之感。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虽然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认为它是最为理想的媒介,但爱美是人的天性,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因此使有了染包、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是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史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在古代,许多诗人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之四方。在现代,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也可以通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有诗词掌故,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人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讨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为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担当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威权、社会交往的象征;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以上两则材料均选自刘运峰相关演讲稿)

    1. (1) 下列关于笺纸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笺纸尺幅小,印制精美,南北朝时就已广泛使用。 B . 笺纸曾因名人的参与而具个性化,受到时人追捧。 C . 笺纸常被人称作“画笺”,笺画与传统的国画无异。 D . 笺纸曾是文人喜爱的常用之物,现在已经被淘汰。
    2. (2)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色彩艳丽的笺纸均出于才女名媛之手,人们因此宠爱有加。 B . 笺纸始终追求高雅品位,显示高贵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趣味。 C . 笺画的题材涉猎非常广泛,为笺纸的种类拓展提供了基础。 D . 使用笺纸者既要低调脱俗,又要有经济实力和余暇时间。
    3. (3)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赋予笺纸艺术含量,是让笺纸满足人们追求美的天性。 B . 笺纸的题材选取,反应人们的个性特点和情趣喜好。 C . 古代诗人的作品是通过笺纸的独有形式传播四方的。 D . 笺纸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小品,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4. (4) 作为文房用品,笺纸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958年3月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 .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英勇的举动感动,并为他的牺牲而痛心。 C . 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小通讯员和年轻媳妇的质朴与纯洁。 D . 《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小通讯员,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2. (2) 下列关于《百合花》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 .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出新媳妇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之情。 C . 当“我”说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写出了新媳妇对“我”的不满,从而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 D .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新媳妇这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伤心和内疚,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人民军队的热爱。
    3. (3) 选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个怎样的人?请指出他的形象特点并举例简要分析。
    4. (4) 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B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C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D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2. (2)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B . “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 . 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 .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 . 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 C . 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D . 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5) 本文(《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 . 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 . 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 (2) 赏析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的妙处。
  • 5. 名句默写。
    1. (1)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 (2) 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诗句中。
    3. (3) 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4. (4)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 (5) 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沁园春·长沙》冲,词人巧妙地借用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__①____。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进步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们___②___的结果,新时代背景下,我看到,身边很多的航天新青年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__③____落实在每一个小我的努力之中。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他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确保每项工作“0失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奋战一线、勠力同心,他们先后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展示出中国航天青年的风范。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2022年8月,重庆持续高温,嘉陵江部分河道浅滩出现干枯。对此,网友纷纷发帖评论,其中以下两帖获得高赞。请从文本角度谈谈你更欣赏哪一则,并说明理由。

      ①嘉陵江:“我干了,你随意!”

      ②嘉陵江:“你好,重新认识一下,我叫嘉陵工。”

    3. (3) 校团委决定在学校食堂门口张贴标语,以提醒同学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请你拟写一句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洁。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两弹一星”事业是辉煌的,又是神秘的。它的神秘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奉献的精神坚守。1961年的一天,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王淦昌接受了一份特殊的任务。他被告知,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并且要做好隐姓埋名一辈子的准备。1963年,被称为中国“核司令”的程开甲在学术界突然消失,从此踏入了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潜心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除了这些著名科学家,还有成千上万与他们共同奋斗的普通建设者,他们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在“两弹一星”事业中,有太多人的奉献和牺牲。他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成就了“两弹一星”事业,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旦加入,海外一切联系就必须断绝 B . 要么加入这一任务,要么断绝一切海外联系 C . 一旦加入,就必须断绝一切海外联系 D . 要断绝海外一切联系,才能加入这一任务
四、作文(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谁才是榜样?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耄耋之年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是榜样;黄文秀遵从党的召唤,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攻坚的大地上,她是榜样;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冒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坚持每天接送医务人员,成为“城市摆渡人”,他是榜样……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却谱写了一样的华章。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榜样无处不在,无言却自放光芒,为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关于“榜样”,你想说些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