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

更新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所在省级行政区与图中标号相符且其简称正确的是(   )

    A . ①蜀 B . ②青 C . ③川 D . ④桂
  • 2. 下面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口分布东少西多 B . 各民族分布具有“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C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 . 各少数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回族人口最多
  • 3. 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B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高原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 C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D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 4. 如右图,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区年降水量超800毫米﹑ B . 乙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 丙所在地区是塔里木盆地 D . 丁地区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 5. 秦岭一准河一线,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A . ①②③⑤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⑥
  • 6.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 都有巨额赔款 D .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7.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独自与中国交手的“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第一次“半仗”( )
    A . 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 . 开始破坏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 使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
  • 8. 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④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A . ①④③②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③④②
  • 9. 下侧两图反映了(   )
    A .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 .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0. 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变法通议》 D . 《救亡决论》
  • 11.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 .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 丧失了领土主权的完整性 C .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 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2. 1912年元旦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般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A .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B . 清帝下诏退位 C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 . 北洋政府成立
  • 13. 仔细观察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   )

    A .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全部完成 B . 袁世凯的权力得到约法的严格约束 C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 . 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重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
  • 1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一图二中地理事物的名称。甲湖;乙海;①平原;图二是省的轮廓,图中的汉江汇入(河流名称),渭河流域位于(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地区。
    2. (2) 指出汉江与渭河在水文特征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列举两项)
    3. (3) 图一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部分线路。该工程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 15. 稠州中学某班围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这一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

    1. (1) 表格中文物的流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列举出两例符合要求的人物。
    3. (3)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发生都基于内忧外患。结合两张图片内容说说当时不同阶级为此所作出的努力。
    4. (4) 综合上述材料,将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补充到“得出结论”剩下的两栏中。
  • 16.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孙中山

    材料二;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武汉、广州、南京得票率居前三位。

    材料三·

    材料四: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血和铁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1. (1) 孙中山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仿照示例,用史实说明理由。
    3. (3) 有学者认为,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绝非偶然。依据材料三加以说明。
    4. (4) 根据材料四,从政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