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初中部2022-2023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基础(24 分)
  • 1. (2022七上·深圳期中) 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晨光熹微,高声诵读,liáo亮,夜色静谧,奋笔疾书,畅快。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一题一世界。面对图难,从容不迫:面对控折,水不徘徊。

    ①云淡风轻,是他们留给同学爱艳羡的:②他们用才华横溢,在老师心中窗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③他们,用超强的斗志冲破挫折的桎格:用坚定的信念越过前行的风浪。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夜色静       liáo亮  

    2. (2) “晨光”是名词,也是名词:冲破”是动词, 也是动词 (从③句中找)
    3. (3) 仿照前一句的句式,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4) 文段中①是病句,请修改并把正确句子写出来。
  • 2. (2022七上·深圳期中) 初三(1)班举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赛舟品粽,①         , 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②            ,赞屈子,③            

    A . ①展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 . ①展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C . ①美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 . ①美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 3. (2022七上·深圳期中) 下列选项不属于谦辞的是(         )
    A . 家母 B . 奉送 C . 舍弟 D . 拙作
  • 4. (2022七上·深圳期中) 古诗默写。
    1. (1) 水何澹澹,。(《观沧海》 曹操)
    2. (2) ,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3. (3) 遥怜故园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
    4. (4)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岑参
    5. (5)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 (6) ,崔九堂前几度闻。
    7. (7) (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8. (8) 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 5. (2022七上·深圳期中) 请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诗后题目 。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面对《江南逢李龟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 . 诗歌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 .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 .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 6. (2022七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 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 (1) 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 ②撒盐空中可拟  ③与诸小儿游戎不动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3. (3) 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 .取之,信然 

      C .学而时习之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 (4) 【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 7. (2022七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是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 ____ ,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查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遗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根据《科学24小时》等资料改编)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

    1. (1) 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年间,很多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 . 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80%的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 . 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几千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 . 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五。
    2. (2) 细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3. (3) 请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画线处补写本段中心句。
    4. (4) 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请你给案例中胡阿姨“把把脉”,分析下她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案例回放】胡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为了身体早点恢复健康,她在一天之内多次服用。

  • 8. (2022七上·深圳期中) 阅读《母亲的栀子花》,完成问题。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q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1.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们的心理

      每到初夏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那一夜电闪雷鸣

      感恩

      有一年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端午节

      欢乐、难忘

    2. (2)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3. (3) 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4. (4) 结合原文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 9. (2022七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村,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

    1. (1) 这个片段选自《》,请写出这本书中让鲁迅怀念的人
    2. (2) 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3. (3) 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写作 45 分;书写 3 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