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外朝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 )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材料一:下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状况及与周王的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
诸侯国 |
与周王的关系(分封原因) |
地理位置 |
晋 |
同姓 |
今山西 |
鲁 |
同姓 |
今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今山东北部 |
宋 |
商朝后裔 |
今河南东部 |
燕 |
同姓 |
今北京一带 |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疆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材料三:“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按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辞海》
材料四: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覆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钱穆《国史新论》
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简明扼要的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看法,并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