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T/℃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①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
②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④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差异,若结论无误,可知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⑤小明在家烧水使水沸腾时发现壶嘴处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
I.第一步:如图乙所示,将一束光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A沿着EO射向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只将纸板B沿着ON虚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在B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将纸板倾斜如图丁所示,在B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然后将纸板沿着ON虚线或纸板下边缘转动任意角度,重复上述操作,现象不变,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II.第二步:面对纸面方向,将入射光束E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逐渐靠近竖直方向时,发现反射光束OF也随着逐渐靠近竖直方向;当入射光束EO垂直平面镜时(与虚线ON重合),只发现一条光束;当入射光束EO继续转动时,发现反射光束OF出现在左侧并逐渐远离竖直方向,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III.为了更精确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芳芳同学测量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入射角和反射角,如下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是。本次实验中在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时,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是为了(选填“减小实验误差”“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20° |
2 |
30° |
30° |
3 |
45° |
45° |
4 |
60° |
60° |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如图甲所示,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向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天平横梁平衡;
②接着配制浓度合适的盐水,使李子恰好在盐水中,测出盐水的密度即为李子的密度;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配置好的盐水,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
步骤二:把小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如图丙所示;
步骤三: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39.8g;
则李子的密度ρ李子=kg/m3;
步骤一:如图丁-1所示,用台秤测量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
步骤二:如图丁-2所示,丑橘漂浮在水面上,台秤的示数为m2;
步骤三:如图丁-3所示,按压丑橘使其刚好在水中,台秤的示数为m3;
则丑橘的密度ρ丑橘=。(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