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前面是一条长河,已是深秋,水尚不见枯,反而因渐凉的空气愈发映得澄净piǎo bÌ①__,如明镜一般。院子背后,chóng yán dié zhàng②,林木葱郁,竞相轩邈。近处流水潺潺如歌,远处青山隐隐如黛,好一处清新雅致之地!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两进虎跳峡
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 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连绵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战栗着探行。
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漩涡套着漩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晚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峦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qiàn),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的公路。
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火爆的“三星堆”文物真容来了
本报讯 9月17日起,“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对三星堆感兴趣的观众可至现场,一睹文物真容。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该展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bó)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一步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此外,古蜀先民夸张且大胆的审美思潮、充满寓言性质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蜀国由鼎盛转向衰亡的传奇故事,也将伴随着一件件文物走入我们的视野。
展览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由序厅、三个内容单元以及尾厅构成。走进序厅,一件高262厘米的青铜立人像矗立于展馆入口,它的神秘与威严,好似在召唤着古蜀文明的探索之旅由此开始。第一单元“人间物语——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介绍他们的物质生活,探讨古蜀文明产生的条件。第二单元“群巫之舞——古先民的祭祀大典”,介绍古蜀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务——“巫”,帮助观众了解“巫”的人员构成并介绍古蜀国祭祀活动使用的各种器物。第三单元“神国万象——古蜀先民的信仰之源”。人们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与太阳、鸟、虎、蛙、蛇等自然景象或生物有关的意象,结合国古代神话传说,本单元将向观众介绍古蜀人的原始信仰和世界观。
该展利用“人——巫——神”的故事线将古蜀文明置于古代文明的视角中进行解读,通过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带领人们一步步揭开古蜀谜团,让古蜀文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只是“秘”,还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让观众感受到包含古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宽容与博大精深。
(选自《美术报》2021年9月25日,有删改)
采访对象 |
①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本文采访对象的是 A.浙江省博物馆经理 B.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 C.参见展览的观众 |
采访目的 |
了解展览的布局情况及其意义 |
采访问题 |
A.此次展览共计多少文物? B.② ? C.这样布局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
小贵:我觉得这则新闻的标题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想改换一个,【甲】“神秘'三星堆’亮相西子湖畔”和【乙】“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这两个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好?
小阳:我觉得换成▲更好(填甲或乙),因为▲
小贵:你说得有道理。
月夜游宝石山记
[明]都穆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踞,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shū)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shānɡ)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jìn)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溍,元人。③靳:吝惜。
《记承天诗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①“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②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③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目的是为了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④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⑤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⑥总之,这套丛书的开本不大,篇幅短小,你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还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写作提示和要求:
①注意描写范围的选择。可以描写“画框”内的风景,也可以将视野扩大至窗外能看到的所有景物;还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描绘。
②选取一个主要的观察视角,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各种手法,将窗外之景描写更加生动。
③描写时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