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宣威市祯祥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12-13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hè)    徘(huí)       蝉(tuì)     繁花叶(nèng) B . 谷( bí)     菜(qí)     蓄(zhù)      咄逼人(duò) C . 临(lì)      执(niù)    测(puǒ)   无声息(qiǎo) D . (sè)      倜(tǎng)   强(jué)   人迹至(hǎn)
  • 2.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酝酿          暴燥           静谧          花枝召展 B . 和霭          娇媚           憔粹          花团锦簇 C . 云霄          分歧           匿笑          人声鼎沸 D . 决别          鉴赏           花蒂          翻来复去
  • 3. (2022七上·宣威期中)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______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________都有了生命。我想起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_________,我悔恨莫及,两眼______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A . 欲望   启发   几乎   为所欲为    浸满 B . 愿望   启迪   似乎   所做作为    充满 C . 愿望   启迪   几乎   为所欲为    充满 D . 欲望   启发   似乎   所做作为    浸满
  • 4.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下列句子解说及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入初中,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们切忌不要懒惰。(否定不当,删去“不要”。) B . 我生气的原因是他无缘无故骂我造成的。(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 C . 通过《春》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缺主语,删除“通过”) D . 学校实行“双減”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增加。(“积极性”和“增加”搭配不当,把“增加”改为“提高”)
  • 5.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4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A . 1 5 2 4 3 B . 1 4 2 5 3 C . 1 5 4 3 2 D . 1 3 4 2 5
  • 6.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词还有:舍弟、愚见、敝人、见谅、劳驾等。 B .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这篇散文诗运用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都是他的作品。 D . 《世说新语》是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 7. (2022七上·宣威期中) 根据提示填空。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小桥流水人家。
    5. (5) 《论语》中阐述求学的三种境界,说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

二、语文综合运用(共8分)
  • 8.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 (1)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举办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活动二:

    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3岁的小明曾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但一次外出游玩时结识了社会青年郑某,郑某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网吧玩游戏。慢慢的,郑某成了他的好朋友和偶像。一天,郑某突然对他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郑某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棍,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致其重伤。   

  • 9. (2022七上·宣威期中) 名著阅读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 (1) 以上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填文章名称)。
    2. (2) 有评论说《朝花夕拾》“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请写出这部作品中体现“慈爱的精神与情调”的两件事。
  • 10. (2022七上·宣威期中) 书法与鉴赏
    1. (1) 从以下正楷字帖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2. (2) “结体扁平匀称,形态舒展超逸,神采飞动秀美”,是对下列哪幅书法作品的评价?( )
      A . B . C . D .
三、阅读(共28分)
  • 11. (2022七上·宣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2) 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12. (2022七上·宣威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亦   ②不习乎

      ③太丘舍      ④相而去

    2.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3) 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4. (4) 甲文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觉得乙文中的“友人”的“善者”和“不善者”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 13. (2022七上·宣威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 (1)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看到衰草:→ 遥见草色:

    2. (2) 品读“飞”字的表达效果。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3. (3) 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4. (4)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文章主题的理解。
  • 14. (2022七上·宣威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疏疏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中,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2) 从人物刻画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
    3. (3) 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 (4) 揣摩最后一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作文(4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