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40分)
  • 1. (2021九上·利通期中) 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sāo)       不屈不(ráo)    田(pǔ)     成吉思(hán)  B . 智(ruì)       怒不可(jié)     落(yǔn)    尽职守(kè)      C . (jiù)       强不舍(guō)    渎(xiè)    而不舍(qiè)      D . 枘凿(ruìzáo)  以头地(qiǎng)  拮(jù)     心无旁(wù)
  • 2. (2021九上·利通期中)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直截了当     红装素裹     一代天娇      润如油膏    B . 断章取义     涕泗横流     脑羞成怒      黎民百姓    C .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化为无有      无以伦比    D .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不知所措
  • 3. (2021九上·利通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阅读《西游记》,让我们一起感受唐僧和徒弟之间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 .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 他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4. (2021九上·利通期中)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    )

    时间飞了,         ;皱纹深了,       ;泪水干了,       ;太阳落了,        。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    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

    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    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 . ②④①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④①②
  • 5. (2021九上·利通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傅雷家书》中,两封信的核心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B .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C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 .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 6. (2021九上·利通期中) 下面语段中4句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①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频繁交往,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大。②我们的学校要争取各种机会培养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教育局发言人就人才问题发表的电视讲话的部分内容。③这番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很大的反响。④一些想大展身手的人听了之后立马报名参加培训,产生的既自信又激动的感受是难以形容的。

    1. (1) 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删掉的词语是
    2. (2) 第②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 (3) 第③句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4. (4) 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交换。
  • 7. (2021九上·利通期中) 名著阅读。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上面的诗句选自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8. (2021九上·利通期中) 仿照下面的句式,引用古诗文或古文名句,再写两个句子。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   ;幸福是

  • 9. (2021九上·利通期中) 默写填空。
    1.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3. (3)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
    4. (4) ,到乡翻似烂柯人。
    5. (5) 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6. (6)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 (7) 《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8. (8)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乐观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9. (9)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10. (10) 《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醉翁亭记》也有同样表现作者与百姓同乐的句子是: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 10. (2021九上·利通期中)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 11. (2021九上·利通期中) 通过《行路难》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 12. (2021九上·利通期中) 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曾其旧 

      远山

      ③朝晖

      国怀乡

    2. (2)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楼也

      是陋室

      B . 春和

      四时之不同

      C . 此乐何

      潇湘

      D . 谗畏讥

      生于

    3. (3) 把①②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为③句子划分停顿。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13. (2021九上·利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竿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竿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竿。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1. (1) 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
    2. (2) 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3. (3) “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4. (4) 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呆呆地看着

    5. (5) 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含义。
    6. (6) 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14. (2021九上·利通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弘扬劳动精神,淬炼学生成长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德智体美”之外,为什么还要强调“劳”?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很多时候,给我们最深感动的,正是那些最平凡的劳动者。疫情期间武汉环卫工人李兰萍凌晨4点就起床工作,“干干净净,大家才不害病”;武汉江岸区车站街派出所的警察范靖,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同时,还自费给自己联系的困难群众送去粮油肉菜,“困难时刻要站在他们身边”;快递小哥朱红涛成为“流动的风景”,他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只要我们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下来”……在他们身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是如此生动。这样的劳动精神,让人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冲破黑暗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汲取的成长养分,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一次又一次穿越风雨的精神动力。

    ⑥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尤需社会、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锻炼、磨练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艰辛。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青少年经过劳动的淬炼,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实现人生的成长 B . 青少年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不识稼”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 C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D . 第⑤段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从个人到国家,阐述了具有劳动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4. (4) 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5. (5) 请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三、作文。(40分)
  • 15. (2021九上·利通期中) 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梳理议论文的写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立论,可驳论。

    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