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合于礼就是做得对,对就是合式的意思。
②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④礼和法相异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⑤礼不需要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的是传统。
⑥从行为规范说,礼和法律无异,都是行为规范。
元宇宙的虚与实
周丰
①元宇宙指自然宇宙背后还存在一个数字(影子)宇宙,即所谓的数字平行宇宙。元宇宙的核心是信息,是一个信息的世界,信息由数据构成。然而,数据的创造者是人,这就意味着,在元宇宙里,人类自己扮演造物主,在自然世界无法实现的各类创新欲望,在虚拟的元宇宙世界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因此,人类似乎实现了超越自然宇宙的限制,在数字宇宙中充分发挥人的各种创造性,并追求人类的自由。”
②如果说元宇宙是“把人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了”,那么,这个“解放”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物质与感知。元宇宙的本质特征是全沉浸式的虚拟,因此,元宇宙首先“解”开的是感知对象的物质实在性,我们的感知对象不再是物质对象,而是数据虚拟对象,可以说,数据具有唯一性和虚拟性,凭借着“0”和“1”两个代码,数据能够塑造任何形式的对象,某种程度上讲,数据就是人的想象的可视化。因此,元宇宙的“解”打破了物质世界的束缚。然而,在人的感知层面,元宇宙并未“解”或“破”开什么,我们可以将元宇宙对于感知的意义理解为“放”。人通过数字虚拟可以打破物质世界的物质实在的形式,就像我们可以想象出人马兽一样,等等。但感知却难以破除边界。我们的视觉可见光范围是380~780nm的光波,我们的听觉是20~20000Hz的声波,就连我们的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也必须达到一定阈值才能实现传递和感知。这就是人的有限性,然而,人类的发展史其实都是在“放”开我们的感知,我们愈来愈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感知到更多的东西。即便是在元宇宙技术时代,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打破也是必须依赖于我们的感知。
③元宇宙虽然是一种虚拟世界,但是它能够给我们提供真实的感知信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获得的感知信息是由现实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传输给“我”的感知信息,例如,窗外的风景,空调的噪音等,都是现实事物所传递给我们的感知信号,我们便看到了窗外的雪、树木和房子,听到了空调的嗡嗡声、感受到了它的方位。但是,在元宇宙之中,信号不需要现实世界事物的反射,而是直接由计算机系统呈现给我们,计算机只要给我们呈现与原本现实世界事物反射同等的信号,我们便能够看到窗外的雪景,我们在推开窗子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寒冷,只要元宇宙技术发展到相应的水平,这些都很自然。简言之,元宇宙正是完全抓住了人的感知的技术手段,数据的本质也是信息,只要元宇宙设备能够高保真呈现相应的信息,感知仍然是真实的感知。元宇宙正是将物质世界转化为了信息,而其真实之处就在我们对信息感知的真实。
④然而,没有实在物质形式的元宇宙等同于幻觉吗?某种程度上,所有的感知都是错觉。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要求,我们的感知不可完成对所有信息的一一对应处理,而是以一种原型同构的方式去处理感知信息,例如我们会以范畴将事物单元化,我们在380﹣780nm波长的范围内见出了大致7种色彩,而不是400种甚至更多。“见出错觉不仅正常,而且为生存之必需。”然而,错觉和幻觉有何不同?错觉是人在一定条件下对对象感知的歪曲;而幻觉则是,眼前并没有任何刺激物,却出现了清晰的形象,幻觉是一种幻象。显然,我们在元宇宙中能够感知到形象、声音、冷暖等,首先是因为元宇宙设备为我们呈现了相应的感知信号。感知信号是实实在在的刺激输入,这是一种真实的感知。元宇宙的全沉浸式首先就是感知信号的全真给予,因此,我们便能在这种“虚”之中获得全真实的感知体验。
⑤元宇宙的“虚”具有实在性(虽然我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只有一套VR设备),而元宇宙所遭的质疑和批判也在于它的“虚”:_____。
⑥对元宇宙的质疑与批判其实是人类对元宇宙的驾驭方式之未知的担忧和焦虑。现实世界如何与元宇宙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元宇宙如何助力建构现实生活,直言之,在元宇宙时代之下,人如何自处?如何“诗意地栖居”?也许这正是如何将元宇宙之“虚”化为“实”的关键。
已成传说的幺店子
卢一萍
①虽然我没有住过几回幺店子,但对它的回忆却是难忘的、温暖的。“幺”在四川方言中是“小”的意思,幺店子即“小店”。幺店子在川东北的大路小道间,既是旅行者的落脚点,也是很多人临时的家,但它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让行人“歇一口气”的作用。
②从一个场镇到另一个场镇的中途,一般都会有幺店子。我印象最深的是华溪口的那家幺店子。据说,之前的很多很多年,那户姓王的人家就开着这家店。很多年来,那里都是木架瓦房,有四间可供人住宿的房间。其中有两间大屋,每间用粗大的木头做了两通铺,各宽两米,从房间的一头抵到另一头,长约五六米,分置进门的两侧,一张通铺可以睡十四五个人。一间是稍好的客房,置了四张床,有蚊帐,还有一间则是高档客房了,只放了两张床,也有蚊帐,还放着桌椅。
③我十二岁那年,土地刚下户不久,家里的公粮要交到下两粮站。父亲要去交公粮。上街,对山区孩子来说,是再苦再累都愿意去的。我哭着喊着也要背公粮到下两。我们七点钟出发,穿过都市一般的下两河口那个“大地方”,到粮站一看,交粮的人排成了长队。交完粮已是下午六点多,太阳已快西沉。父亲说,我们到幺店子去住,那里便宜,还有意思。因为交粮,住店的人多,其他房间已经住满,我和父亲被安排在了那间高档客房,但按通铺的价格收费。
④我第一次住旅店,很激动,也有些害怕,虽然很累,却睡不着,便打开木格窗,想看看夜里的天空。那晚确有月亮,但月光很淡,薄得像水膜一般。由于地处山峡之中,天空也就只有那么狭长的一溜,布满星辰。一道银河横跨两山之间,似乎真的连通了高耸的两山之间的深渊,供神仙和凡人来往。华溪口是两河交汇之处,天空像鱼尾,王家湾的地势稍微宽一些,便像鱼腹,然后在临近下两河口的附近收紧成鱼嘴状,一条布满星辰的深蓝色大鱼,似乎正从天空向着巴河的方向游动。我觉得很神奇,久久地盯着。
⑤幺店子大多是“家带店”,店主人都是在种地、喂猪、养鸡或经商的同时经营它。在幺店子里住宿的,多是穷苦人,吃住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利润很薄。当时为下苦力的“背二哥”准备的饭叫“冒儿头”,一大碗米饭,扣进另一只更大的碗里,米饭会冒出高高的一头,吃的时候,鼻子、额头都能碰上,这样一碗饭配一碟咸菜,收五分钱。据母亲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好些路上还有幺店子,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幺店子逐渐减少。我一九八七年读完了初中,当时要考上高中,在我们那里,比现在考上一流大学还要难。我成绩尚可,但对能否“高中”,却心里没底。参加完中考,我不敢回家,便决定自谋生路,养活自己。同学罗强烈的父亲在大坝林场当包工头,他的成绩差,他父亲写信让他考完试就去他那里打工。他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我马上答应了。
⑥我穿着一身旧衣服,带着一套换洗的旧衣服,穿着一双鞋耳已经断了的塑料凉鞋,给父母留了一封信,说,儿若考上了高中,我再回家;若考不上,就待儿闯出一些名堂再说。很是决绝。兜里装着去下两参加中考时用剩下的一块四毛钱,也不敢去坐班车,就和同学走路,先从高桥过燕山到沙河。沙河离县城还有五十多里路,我们想在这里歇下,但又舍不得花钱,想着蹲街角,又怕人看见丢脸,就决心继续往前走,要等实在走不动了再说。走出沙河场,罗强烈跟我说,这路他爸带他走过一回,在二洞桥有个幺店子,他爸常在那里住,跟店主熟得很,那里吃住便宜,说不定还可以赊账。
⑦我们顺着公路,大概又走了七八里路,果然在二洞桥看到了那家店。没有别人住店,很是安静,通铺的木头以及木板墙壁都泛着亮光,那是不知多少年来,睡在这溜通铺上的人留下的汗渍、污渍。因靠近河边,有些热,我们只需要一个枕头,一倒在已被汗水渗得发亮的竹席上,就睡着了。
⑧第二天早上才六点多,屋顶上一片嘈杂,无数的鸟儿醒来了。店主人知道我们要赶路,给我们来了一个冒儿头。罗强烈有经验,多要了一个冒儿头,捏成饭团,带在路上吃。去付钱时,店主人说,你爸每年带几十个人来住,照顾了我的生意。死活不收我们两个“小娃娃”的钱。此外,他还拦了一辆车,把我们带到了县城。
⑨人到上两,就觉得是异地了。因为内心知道,这里将不会再有一个人认识我。在上两舍不得住店,便蹲了一夜街角。不想山里夜寒,晚上竟然冻醒,两人挤在一起,时睡时醒,袖手哆嗦着等待天明。
⑩从上两到玉泉,再至大坝,人烟渐少。过玉泉约莫十多里路,顺着土路爬上一架坡,便到了一个垭口上,却有一户孤零零的人家。木头房已很老旧,一看这户人家住这里就有好几代了。一问,果然是。他高祖原先也是“背二哥”,往汉中背盐。到了清朝末年,他高祖背不动了,就把家人从上两搬到这里,开了这家幺店子。砍树搭窝棚,烧荒种玉米,用自制的土布绣上一个“店”字,用木杆子挑起来,旅人们就有了遮风避雨之处,就有了临时的归宿。⑪南江这些道上的幺店子多是这样开张的。然后条件慢慢改善,修了房,造了屋,门口阶沿上,摆起了具有标志性的“哨凳”——一条长一丈、六条腿的木头板凳,供“背二哥”住宿、歇气时来放二架子。很多幺店子并不赚钱,但很多人之所以会把一家孤店在那种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一直开下去,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一些店主也多次想搬走,“但我不能那么做,那些‘背二哥’走到这里了,要有个躺下睡觉的地方,陕西来的人也好,四川过这里的人也罢,总得有个吃饭喝茶的地方。两三代人在这里开店,说搬走就搬走了,哪对得住人!”这句话,那些开幺店子的人大都说过。
⑫有些幺店子,店主不想搬离,儿女难以忍受,儿子搬走了,女儿嫁走了,就只剩下一对老人,然后老人也走了,房屋荒芜、老旧、朽烂,只余下了一堆瓦砾,当瓦砾也被杂草和荆棘覆盖,剩下的,就只余传说了。
《内子亡十年其家以甥在稍还母所服潞州红衫》
(明)徐渭
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摺犹存举案痕。
开匣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甲)
《齐国佐不辱命》①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②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③。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 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④。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晋人许之。
选自《左传•成公二年》
(乙)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注:①公元前589年,晋国联合鲁、卫、曹在鞌地和齐国开战,以晋国胜利而告终,齐侯派使臣国佐赂晋求和。②宾媚人即国佐,齐国卿士。③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划出疆界辨地势,或南向或东向开田垄。④借一:指欲于城下,复借一战。
①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①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A.渡河
B.满足
C.救济
D.利用
②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A.迫近
B.刚健
C.聚集
D.坚固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
游九华山记
(清)施闰章
①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是说也,尝窃疑之。而李太白□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约略如八九仙人云。
②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瑰奇百出,而入其中则旷以隐。由山麓褰裳,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之所族处者,是为化城①。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②。循檐送目,虚白之气,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道士③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
③于是择其可游者,曰东岩。其上有堆云洞、师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④手书。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天柱峰最高,俯视化城为一盂。绝壁矗立,乱山无数。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⑤ , 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目夺。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惜余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
④游以甲午岁十月,从之者查子素先,徐子道林。
注:①化城:化城寺。②金地藏塔:金地藏坐化后的肉身塔,又称地藏坟。③道士:这里指和尚。④王文成:明代哲学家王守仁。⑤结绿:宝玉名。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
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⑵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