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
  • 1.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直播带货,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近距离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直播带货总的来说,优势突出即互动性、亲和力更强,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但也存在“网红”带货频频“翻车”,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隐患。由此可见(    )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④应分清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①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对立统一中相互促进

    ②国内国际双循环地位平衡、作用相当

    ③构建双循环格局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④构建双循环格局需要追求个性,摒弃共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但是人们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下列与材料体现哲理相同的古诗是(    )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各自生活年代、境遇、经历等不同,造成二人的词风同中有异:苏词空旷洒脱,充满浪漫情怀;辛词“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这种区别反映了(    )
    A .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 矛盾具有同一性 C .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 矛盾有主次之分
  • 5.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我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2020到2022的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变化能够促成质的飞跃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科研工作者积极开展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菌、mRNA疫苗等多种技术研发路线,并持续推进毒株分离、工艺改进动物实验等关键环节,这些研究均取得良好进展。这说明(    )

    ①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②善于抓住机遇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素质教育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    )
    A .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 矛盾具有条件性 C . 物质决定意识 D . 矛盾具有特殊性
  • 9.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习近平主席经常在各种场合引用中华优秀的古诗词来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下列与“事虽小,不为不成”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①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③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   
    ④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有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的思想准备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新事物最终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成功不仅要察“势”,更要驭“势”。察“势”与驭“势”应(    )

    ①把握机遇,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把握“势”

    ③推动新旧事物的更替,实现事物性质的改变

    ④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下列表述能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
    A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D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13.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四川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再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一件件文物亮相,对完整认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也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观念。这表明(    )

    ①源于实践的认识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②实践发展水平取决于认识能力的提高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人们改造世界是为更好地认识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得也就越多。”这表明(    )
    A .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B . 认识具有反复性 C . 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D . 认识具有无限性
  • 15.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与谬论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6.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真理向前发展最终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④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3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科学家,但至今人类都没有成功研制出丙肝疫苗。科学家说,疫苗攻关,我们正在取得突破。这说明(   )

    ①认识具有上升性

    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不断超越自身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能找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 19.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2021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认清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一目的说明(   )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及5G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会诊、疫苗检测、社区排查、体温监测等领域,为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

    ①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检验自身认识是否符合实践需要

    ②模拟人类思维,能够根据指令有效处理信息和作出决策

    ③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够促进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④源于人类智慧,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下列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2.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D . 路遥知 马力,日久见人心
  • 23.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月器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据统计,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经6次引用过这首郑板桥的诗。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党员干部要把圣贤的言论作为出发点   
    ②圣贤的言论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③群众的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④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和工作方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6.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成功编纂,是中国改革开放结出的法治果实。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为民立法、以民为本”。由此可见(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③立法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7.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于11世纪集体创作而成的。《格萨尔王传》的创作表明(   )
    A . 人们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不分大小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28.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编织自己理想的梦。终于历尽磨难,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步入了现代文明的殿堂;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世界,进入了登月探险的太空时代。这些变化表明(    )

    ①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9.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改革就是使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性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30.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当前,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也是保证农民财产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这表明(  )
    A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C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31. 为了反制、反击、反对外国对中国搞的所谓“单边制裁”,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我国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制定此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④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2.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②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④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3.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④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4.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更加关注发展质量,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城市形象宣传中,“美好生活”“生态宜居”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 .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 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35.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前进吧,中国共产党》唱响了大江南北,它唱出了共产党人的心声,激发斗志;它唱进了群众的心里,凝聚人心。歌曲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是(    )

    ①重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往往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④反映时代要求的社会意识影响社会实践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36.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路遥一生经历坎坷,物质生活的贫乏和社会环境的掣肘,让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也是充满荆棘、艰难跋涉,但他始终坚信,磨难不仅不会让人变得软弱,甚至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变得更坚强,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翻阅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各种报纸,在六年间里多次下煤矿、走乡村体验生活,为笔下人物鲜明的特点和紧凑的故事情节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平凡的世界》最终在他顽强毅力支撑下圆满完成,并一举夺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结合材料,运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说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37. (2022高二上·宾县期中)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晷”。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有人是应时型时间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人是宿命型时间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人是奋斗型时间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怎样的时间观引致怎样的存在方式,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生命精彩和社会形态。

    时间不会等待,时光不会倒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看似无穷无尽的时间,其实是有方向的,谁也无法逆时间而行。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何其多,今日之日须臾期,“今日”的价值,远胜于“昨日”和“明日”。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酝酿着怎样的奇迹,只有奋进者最清楚。

    结合材料,从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角度,说明“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酝酿着怎样的奇迹,只有奋进者最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