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市场监管总局查处 6 起食品安全案件,涉网红奶茶火锅及快餐店等领域

    ②2021 年 3 月 17 日,中宣部提出要做好全民阅读工作,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③2021 年 7 月 1 日,我校全体师生集体观看建党 100 周年庆祝大会活动

    ④2021 年 8 月 23 日,李克强向马来西亚新任总理伊斯迈尔·沙必里致贺电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重要地位。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如何与宴会主人及同桌的客人交谈、敬酒,正确地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受制于社会发展水平

    ②精神依赖物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咬文嚼字》杂志评出2020年十大流行语,它们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和凡尔赛文学。“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等入选2020十大网络用语。这表明文化(   ) 
    A . 彰显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 B . 决定时代走向,创造时代未来 C . 汇集时代智慧,体现时代潮流 D . 源于时代实践,反映时代特点
  • 5.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截至10月4日,《长津湖》票房已突破20亿元,在国庆档中排名第一。猫眼对《长津湖》的预测票房为40亿元,预计可以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匹敌。由此可见(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

    ①“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②“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近年来,各地在“送戏下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安徽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统筹使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观看1场戏曲演出;山东省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并将在 2018 年实现全省农村全覆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样做有利于(    )

    ①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消除各种文化差异

    ②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推动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8.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社区电梯媒体能够全面覆盖终端网络、终端传播。社区电梯作为社区居民每天都要经过并停留的地方,能够在社区广告覆盖,终端传播持续周期长,持续渗透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诞生的电梯智慧屏,正在用粉尘化的媒介整合碎片化的世界。社区电梯媒体正在以一种更不易察觉的方式进入每个人的认知中。材料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②社会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断创新

    ③文化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汇集和文化交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2018年国庆黄金周,各地纷纷把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与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既丰富了游客的产品内容,又让游客体验到精神上的享受,而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也带动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发展。请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判断下列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

    ①资本涌入文化领域,推动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研发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市场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和部门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①—③—②
  • 10.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    )

    ①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必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④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1.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 . 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 .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13.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A .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 . 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 .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 .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 14.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改编为诗歌,并与山里的学生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演绎。这首诗让大山里的孩子明白:他们像苔花一样,虽然很小,也要学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苔》这类诗对品读主体的意义在于(    )

    ①发挥其特有感染力,培养奋斗精神       ②造就健全人格,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③正确认识生命价值,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④确立文学审美能力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5.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作出注解: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 .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 21.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22.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某校在美育教学中以《诗经》为主要内容,将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样形式嵌入其中,独创“诗经美育”课堂。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等活动中享受经典、开发潜质、收获美德。从文化角度看,该校进行这样的探索是基于(    )
    A . 美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环节 B . 中华文化本身特有的包容性 C . 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D . 中华经典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 23.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诗句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

    ①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认同各民族的文化

    ③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人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习俗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22高二上·高县期中)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2020高三下·海口月考) 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7.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汉字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29.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③古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 30.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 .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 .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 .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科技改变为推动点,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模式,将我国农业及土地资源配置推向一个新高度。

    材料:新的生产方式将带来新的生产力,土地共享创新模式的乐农之家,首先提出了将实体农场共享,以“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020(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生态养殖。这种互联网生态养殖,不仅现了土地共事的理念,优化农场资源,让土地最大地输出生产力,而且培养了新一代农民,让农户有了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机会,通过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用户资金、规模、粗放式等养殖难题,将互联网十的创新思维、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畜牧业养殖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为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资金不足、供需失衡、产业链松散等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了养殖销售智慧化,有助于构建创新智慧型的生态养殖圈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为发展模式的生态养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 32.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2019年4月,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 33.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期以来,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博物馆暂停开放。与此同时,海量文博资源在线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馆粉丝。“云看展”成为特殊时期文化生活新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腾讯“博物官”小程序提供500家国内博物馆的线上展览,除了全景展厅、语音导览外,还能720度欣赏上百件精品文物。与博物馆相关的网络课程已成为在线教育的一大亮点,“假日博物馆”公众号向社会免费开放200集国内外博物馆教育课程,为广大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果应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 34.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此次新发现的是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乌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如图)

    顶尊跪坐人像黄金面具残片四羊方尊鸟型金饰片

    三星堆的新发现在考古界引起强烈震动,对此中国网友评论:“5000年文明一脉相承,延续至今,人类唯一。时间会告诉我们结局。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美国网友在Reddit上表示:“我总感觉三星堆和中美洲出土的遗物有着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人类之间的交流是否从未停止过?"日本网友在ANN的报道下评论:“它们很漂亮!非常迷人!就像一扇通向古老过去的窗户!中国有很多有趣的历史和文化。”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三星堆新发掘文物引发中外网友热议的原因。
    2. (2) 请为扩大三星堆文化的影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