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12-24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全红婵在今年东京奥运会10米跳台决赛中,五跳中三跳获满分,以总分466.20分打破纪录,获得奥运金牌,关于比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比赛中裁判给她评分时,可以把她看成质点 B . 题干中“10米跳台”中的10米,指的是运动员跳水过程中的路程 C . 比赛过程中,她的指尖入水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D . 根据赛程安排,决赛在北京时间2021年8月4日14:00开始,这里的14:00指的是时间
  • 2.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2021年7月12日,欧洲杯决赛点球大战意大利以3∶2战胜英格兰,时隔53年再夺欧洲杯冠军。下列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 被踢起的足球在飞行过程中受一个向前的作用力 B . 足球被踢起的原因是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C . 足球落入球网中,球网发生了弹性形变,足球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D . 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弹力是因为草地发生了形变
  • 3.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如果将“总确诊病例人数的增加”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总确诊病例人数的减少”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将增加和减少的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据此,“确诊人数增加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 . 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B . 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C .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 .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 4.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 4R,2πR B . 4R向东,4πR向东 C . 4πR向东,4R D . 4R向东,2πR
  • 5.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B。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光电门A到B的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1 cm/s B . 滑块经过B的速度为2 cm/s C .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D . 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 6.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xAB=2m,xBC=3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 . m B . m C . m D . m
  • 7.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①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②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A和B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的加速度比B更大 B . 在0~3s的时间内,物体A运动的位移为10m C . 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 . t=3s时,CD第一次相遇前,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 8. (2023高二下·包头期末)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 .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 .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二、多选题
  • 9.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将一个 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0.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两个人以不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F点相遇(图中未画出),从出发到相遇,描述两人运动情况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

    A . 位移 B . 路程 C . 时间 D . 平均速率
  • 11.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的质量为0.2kg,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m/s2 , 则(  )

    A . 2—4s内木板的加速度大于4—5s内木板的加速度 B . 4—5s内,木板的位移为0.3m C . 物块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 . 物块始终没有动,物块与木板间为静摩擦力
  • 12.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接收,从小盒子B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Δt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的速度为 B . 超声波的速度为 C . 物体的速度为 D . 物体的速度为
三、实验题
  • 13.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1) 实验时,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选填“接通电源”或“放开小车”)
    2. (2) 该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0.02s。在纸带上选取A、B、C、D、E,5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该同学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得到如图丙和丁所示的2条纸带,对每条纸带,依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并在各计数点处将其剪断,然后将这些剪断的纸条粘贴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由图可判断丙图中的加速度丁图中的加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4.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f4的值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

    砝码的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滑动摩擦力f/N

    2.15

    2.36

    2.55

    f4

    2.9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f4 = N;
    2. (2) f与m、木块质量M、木板和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f = ,f—m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k =
    3. (3) 取g = 9.80m/s2 , 由绘出的f—m图线求得μ = 。(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 15.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F1和F2的合力大小随着它们的夹角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F1、F2的大小均不变,且F1>F2)。

    1. (1) 求F1、F2的大小?
    2. (2) 当两个分力的夹角为90°时,求合力F的值?
  • 16.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2021年10月14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高空抛物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威胁着行人安全。某地消防员为了测试高空抛物的危害,将一个物体从某高楼的楼顶自由下落,物体落地速度的大小为50m/s,g取10m/s2 , 求:

    1. (1) 楼顶的高度;
    2. (2) 最后2s下落的高度;
  • 17. (2022高一上·武冈期中) 目标停车是驾考中的一个必考题目,其过程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A、B、C、D四个停车标志杆,设相邻两个停车标志杆之间的距离为△x=16m,某次测试时,学员甲正在以v0=20m/s的速度驾驶汽车匀速行驶,学员乙坐在车后排观察并记录时间。当车头到达O点时车外考官发出停车指令,学员乙立即用表秒开始计时。学员甲经过t0=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学员乙记录自己通过B、C杆时秒表的读数分别为t1=5.5s,t2=7.5s,求:

    1. (1) 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2. (2) 设学员乙经过B点的速度;
    3. (3) O点与标志杆A的距离x。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