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高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蕙风词话》卷一)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 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 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首选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 . 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 . 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更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 D .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
    2.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是材料一立论的基础,也是后文分析唐诗宋词的理论指导。 B . 莫砺锋举李、杜、苏、辛四例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唐诗宋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代人而言是有重大意义的。 C . 虽然有人认为陆机“诗缘情”的说法与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纲领是矛盾的,但在莫砺锋看来,孔颖达的说法更具说服力。 D . 读者在阅读唐宋词过程中会代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
    3. (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B . 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C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D . 刘熙载《艺概》“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5. (5) 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明。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 2.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 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②“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⑴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⑤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⑵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⑥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⑦“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概括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 . 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伤员是小通讯员,第二次是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 .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D . 《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第一人称的使用,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2. (2) 以下诗句中,最能概括《百合花》这篇文章给人的阅读感受的诗句是(    )
      A .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B . 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 C . 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晴。 D . 晓镜为谁妆未办,沁痕犹有泪胭脂。
    3. (3) 赏析划线句。

      ①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②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

    4. (4) 颁奖辞是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假如“通讯员”被《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请你为“通讯员”撰写一段颁奖辞。

      要求: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最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 80 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⑴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惰,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得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 . .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口:“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汉代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又是唐朝先祖,唐朝在修撰史书时,追谥他为“兴圣皇帝”。②擿tī:挑剔、指摘。③沮jǔ止:阻止、遏止。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 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 . 翰林是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C . 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D . 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白才华横溢。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 B . 李白狂放不羁。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 C . 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 D . 李白声名远扬。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②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 4.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喜 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注】①畴 chóu:已耕作的田地。泛指田野、田亩。 ②甑 zèng: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丰沛。 B . 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 . 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 . 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与全诗意境不相吻合。
    2. (2) 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的写景艺术。
  • 5.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概述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
    2. (2) 《短歌行》中出自《诗经》,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3. (3) 《归园田居(其一)》中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并且为全诗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4. (4) 《登高》中道出郁积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_________,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___________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______。(    ),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    )的沉郁顿挫,(    )的人间疾苦,(    )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争议    日新月异    心照不宣 B . 争议    日增月益    心领神会 C . 热议    日增月益    心照不宣 D . 热议    日新月异    心领神会
    2. (2) 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括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③①④
    3. (3)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B .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C .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 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D .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 7.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以下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排比) B .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通感) C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拟人) D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反问)
  • 8.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以下加点字中,没有错别字且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ě)    寥(kuò)    茫(cāng)    口(ào) B . 隙(xià)    恼(zhuó)    张(huáng)    木(nè) C . 讪(shàn)    鹿(zhài)    战(lì)    矿(yě) D . 怩(niǔ)    恿(sóng)    拾(duō)    慰(jiè)
  • 9.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文为之写一首小诗。要求:体现出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句式大致相同即可。

    人物: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昌耀、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例:

    雪莱,你是一只云雀,

    衔着橄榄枝,唱着欢乐的歌;你更是一道闪电,

    冲破孤云与暗淡,炽热着激情与赤胆。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上·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1923年11月23日—2017年12月16日)不止一次描绘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屠岸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其精神就不会丰富,其气质就不会优雅,其文化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材料二:从1920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至今,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古代典籍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已然成为天书,传统诗词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天堑即将形成。对于这种现状,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深表担忧,她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守着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却不自知,只是盲目地追求物利,这是现代年轻人的悲哀。

    请你以“世界不能没有诗歌”为主题,根据对以上材料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