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星堆上新了!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体量非常大,有可能成为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黄金面具和最重金器。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如果说35年前对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系统性发掘,带给世界更多的是惊奇,让我们看到了中原文明之外的另一种文明形态;那么此次挖掘更多的是惊喜。

    无论是格外厚重的金面具残片,还是在此前三星堆考古中从未出现的丝绸残留物;无论“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人体造型铜器,还是刻有精美云雷纹的象牙制品……让世人犹如打开文物“盲盒”,那些物品无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无不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无不带给观者强烈震撼,让人赞不绝口。用网友的话说,“这绝对是我见过最硬核、最刺激、最贵重的‘盲盒’”。

    (节选自《央视新闻》,2021.3.21)

    材料二:

    徐坚: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三星堆3号坑发掘负责人。

    主持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持人:徐老师好,在3号坑只露出象牙的时候,您很自信地说象牙下面还有更多类型的器物。考古学家似乎有一种职业上的本能,知道这下面肯定有好东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坚:您好,关于这个话题,正好在三星堆有东西可说。仅仅从考古学发现的意义上看,我们今天见到的三星堆究竟是单数还是复数?

    今天梳理三星堆的发现过程,我们会追溯到一位叫燕道诚的人,他在疏浚沟渠时偶然发现玉石器窖藏。这引起世人关注,随后三星堆重大发现接踵而至,直到今天。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看表象之下的考古学真正的学科逻辑,从1927年开始,其实存在两条平行的线索,也就是说有两个三星堆,一个三星堆起自于1927年的偶然发现,它的发现过程至今仍然扑朔迷离,究竟在哪里发现的,原始的埋藏状态是什么样子,总共出土了多少件,至今都没有笃定的答案。但是,全世界都通过这一次惊天大发现,知道成都附近的太平场有重大发现。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知晓的三星堆。

    下一次引起大范围轰动的发现是1986年,当然,今年更是引起了全世界持续的关注和热议。这三次伟大的发现,我们视作三次强有力的脉冲,也是三次“爆炸”。

    主持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坚:这还不是三星堆的全部,在这三次强大的脉冲下面,其实有一条稳定的、由数代考古学者推动、循序渐进、静水深流的学术之路。如何一步步卡定三星堆的出土器物是什么,它的组合和全貌是什么,它能够揭示出的遗址是什么属性,和其他遗址是什么关系,以及这些遗址能够告诉我们青铜时代的成都平原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青铜时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下面有一条可能不为公众那么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认知,实际上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认知来说尤其重要的另一个意义上的三星堆的线索,那是一群可能迄今为止都没有悉数展现在聚光灯下的前辈学者们,不断推动大家的认识前进的过程。

    从1934年葛维汉在这里打下第一条探沟。他和林名均在这里的两个地点分头发掘,到1949年之后冯汉骥、王家祐、林向等几位先生在这里长期组织调查和发掘,再到后来的陈显丹、陈德安老师,到现在的雷雨、冉宏林老师等一系列考古学家们,这样构成三星堆的另一条线索。

    由重大发现构成的爆炸式的三星堆是不可预期的,我们无法精准地知道下一个爆炸点在哪儿。

    由于20年代的发现是在燕道诚的燕家院子,那里发现了最早的一批玉石器,所以后来很多考古学家都在这一带工作。50年代四川的最早的考古力量,四川的文管会、川大的老师和学生们在这里发掘,当时有人记录,新中国四川考古学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冯汉骥先生带着学生发掘,休息之余,他说这一带一定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未来一定有重要的发现出现在这里。考古学家能知道大势,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但是我们无法像金属探测器一样确凿地知道具体的发现点在哪儿。

    因此,我们回到三星堆发现的这条线索,不断摸清楚三星堆是什么,三星堆对于成都平原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术工作,这是必然性,我们一定会越来越清楚那些生活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我们会越来越清楚那些曾经生产和使用这些祭祀坑的人们和社会,我们甚至能够更全面更动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过程。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次轰动世界的发现会出现在哪儿,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前所未见的器物。这就是我理解的必然和偶然。

    (节选自《三星堆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1. (1) 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祭祀坑”出土了一件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和最大体量的黄金面具。 B . 三星堆考古开始于1927年,燕道诚在燕家院子里考古发掘了一批玉石器窖藏,引起了世人关注。 C . 三星堆考古中使用金属探测器,确凿地知道文物埋藏点,出土的大部分“宝贝”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D . 三星堆考古发现被网友喻为“打开了文物的‘盲盒’”,梳理它的过程,就会发现一条学术之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星堆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让我们从35年前的“惊奇”到今天的“惊喜”,表明了“新发现”的丰富性。 B . 徐坚认为从考古学的学科逻辑看有两个三星堆,除成都附近的太平场外;其它地方应该还有尚未发掘的三星堆。 C . 沿着三星堆发现的线索不断摸索,可以了解在太平场的史前和原始居民的生活状态,动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过程。 D . 三星堆遗址虽有别于中原文明,但它有力地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源的多元性。
    3. (3) 下列各项中,关于“偶然与必然”逻辑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星堆的发现是偶然,70年前冯汉骥先生说这一带一定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未来一定还会有重要的发现,这是考古学家知道的必然。 B . 偃师农民偶然捡到文物并上报;为寻找夏墟来河南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巧遇县文物干部,这里隐藏着后来发现二里头古文化遗址的必然。 C . 在“鸿门宴”中,项羽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杀刘邦,看似偶然;但根据当时天下的形势和刘、项的性格等因素,刘邦能安然脱身是一种必然。 D . 娜拉起初是一个处处顺着丈夫的“玩偶”,丧失自我的悲剧是必然;在经历一系列打击后,她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最终选择出走,这是偶然。
    4. (4) 根据全文信息提示,补全文中划线处对话。
    5. (5) “文创”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创意设计,通过“文创”,价值连城的三星堆文物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请根据范例(A),在提供的四个三星堆文物中任选两个,用简洁的语言完善表格。

      序号

      产品设计

      设计意图

      A

      青铜人面像雪糕

      以青铜面具为模板,分为“青铜味”(抹茶)和“出土味”(巧克力),在满足吃冷饮的同时给人以历史的朴拙感。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识悲哀

    [奥]弗兰茨·卡夫卡乔向东译

    ①荡高秋千,即在各种圆形拱顶的剧院中悬空表演,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难练就的技艺之一。一个高空秋千演员曾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最初只是出于想使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愿望,但是后来却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论他要求什么,哪怕是非常羞于出口的要求,守在下面的服务人员都会将他需要的所有东西传递给他,这些东西装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送上去又拉下来。即使是在别人上台表演的时候,他仍然呆在高高的秋千架上,掩藏不了,使观众分心。除此之外,这种生活方式对剧团里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便。不过,这个事实也不容否认:尽管在这种时候他尽量不动,但观众仍时不时走神瞥他一眼。经理对此并不在乎,因为他是非凡的无与伦比的演员。而且他们当然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什么恶作剧,只有这样他才能稳定地演出,他的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另外,呆在秋千架上也特别有益健康,在一年中温暖的季节里,剧院圆顶周围的侧窗都敞开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地流泻进布满灰尘的圆拱,那情景相当美。确实,他的社交生活有点受限制。有时,只有一个表演杂技的小伙子顺梯子一级级爬上来,他俩就坐在秋千架上,一左一右斜靠着吊绳,喋喋不休地说话;或者,房屋修理工在维修屋顶时,通过敞开的窗户同他交谈几句;或者是消防队员,在剧院的顶层楼座上检查有无危险照明时,尊敬地向他说几句难以听清的话,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打扰过他的隐居生活。偶尔,剧场的职工可能从下午空荡荡的剧场走过,若有所思地抬头凝视极高的几乎超出人的视野的天花板。那儿,秋千艺人正在练习或者休息,根本没有发觉有人在看他。

    ③如果没有那些免不了的四处搬迁的旅行,秋千艺人本来可以像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当然,经理非常注意使旅行不超过必要的时间,让他少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但这对于他平常的生活方式而言可能十分难受。在巡回演出的下一个城市中,早在他到达之前,剧场里的秋千架就已经悬挂好了,所有通向舞台的门豁然洞开,所有的过道畅通无阻——而经理却始终提心吊胆,直到最后秋千艺人的脚踏上绳梯,转瞬登上秋千架,悬吊在高处。

    ④尽管经理成功的安排了许多次旅行,但是每次新的旅行都使他感到困窘,别的先不说,单是旅行本身对艺人的神经刺激就够大了。

    ⑤有一次他们又一起旅行,秋千艺人躺在行李架上做梦,经理背靠着坐在对面车窗旁的座位上读书。秋千艺人低声叫他的同伴,经理立刻全神贯注地听他讲,秋千艺人咬着嘴唇说,将来他演出时必须要有两副秋千,而不是只有一副,要两副秋千相对而挂。经理立刻答应了。但是好像要显示经理的应允和拒绝一样无关紧要,秋千艺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将不再在一副秋千架上演出了。每想到还有可能在一副秋千架上表演,他就浑身颤栗起来。经理非常警觉,再次强调他完全同意这个想法,还说两副秋千比一副好,除了第二根秋千架能带来方便之外,表演也会有许多变化。听到这些,秋千艺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经理深深地感到苦恼,他跳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回答。然后他从座位上爬起来,脸贴着脸抚慰他,以致自己的脸也沾上了秋千艺人的泪水。询问抚慰,亲昵了很久,秋千艺人才抽泣着说:“手里只抓着一副秋千——叫我怎么活下去!”这样经理就更容易安慰他了。他保证到了下一个车站就拍电报到他们巡回演出的第一个城市去,让他们在剧场里再安装一副秋千,同时责备自己竟然让演员在一副秋千上表演了那么长时间,并且热情地感谢和表扬演员终于使他注意到这个错误。他就这样一点点地使秋千演员放下心来。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自己却放不下心来了,感到深深不安,时不时偷偷地从书上方瞟演员几眼,有些念头开始折磨他:人们会让他孤独吗?人们不会增加他的紧迫感吗?人们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吗?经理真的相信,他从艺人流过泪后表面平静的沉睡中,能够看出初次刻在他孩子般光滑的前额上的焦虑的皱纹。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经理允许高空秋千演员一直呆在秋千上,是为了保证演出的稳定,保证演员的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本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 B . 演员喜欢一直呆在秋千上,是因为他觉得那上面阳光温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益健康,远离干扰,表现了他醉心于艺术的精神。 C . 小说最后部分表现了经理的深深不安,说明经理非常了解演员的内心需求,读懂了演员此时的眼泪,他在此刻与演员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D . 小说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性格单一,缺少变化,形象模糊,秋千艺人代表一个有寓意的符号。 E . 卡夫卡小说被称为“寓言小说”,常用象征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文中的“秋千”是主人公用以体现个体价值、亲近现实世界的象征。
    2. (2) 小明同学在研读小说时,觉得题目“初识悲哀”值得玩味,尝试对它的意蕴进行探究,但只想到了一点,请你再补充两点。

      ①经理“初识悲哀”:经理初次意识到人们的目光与期望会给秋千艺人带来负担,他开始为秋千艺人担忧。

    3. (3) 班级组织卡夫卡作品研讨会,你们小组选定卡夫卡的《变形记》与这篇小说进行对比研读,讨论后找到两篇小说的三个相同点,确定了三个关键词:“荒诞性”“异化”“隐喻”。你作为小组发言人需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根据示例,在确定的三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一拟写一个标题。

      示例:苦涩的幽默——《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独特的讽刺手法赏析

      ②结合两篇小说,围绕本小组拟写的标题进行简析阐释。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乙)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①。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压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

    注:①主管机宜文字:官职名,掌机密文件。②井澳,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海中岛屿。

    1. (1) 下列加点的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井澳风 B . 亡其六郡     诸僚属多亡者 C . 三致志焉        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D . 是以见放        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B .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C .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D .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之事,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B . 渔父,文中是指打鱼的男子,“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含有特定意义,常指抱有“持守其真”、还归自然主张的隐居者。 C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为进士,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 D . 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持的手板,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屈原能力出众,遭小人陷害而被贬官,最后不愿与世推移而投江明志;陆秀夫才干突出,虽遇伯乐赏识,但偏逢末世,最后兵败而赴海殉国。 B . 屈原和陆秀夫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屈原虽被放流,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陆秀夫取胜无望,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 C . 甲文文学性浓厚,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乙文语言平实、叙述简洁,更注重史学性。 D . 甲乙两文均精心裁切,详略得当:甲文概述上官大夫诋毁屈原,详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乙文略写陆秀夫追随二王到温州的过程,详写朝会时的场景。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②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

    6. (6) 作为人物传记,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3高二下·富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登多景楼①

    [南宋]程公许

    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濛濛烟雨,簇簇渔舟。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沉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

    英风追想孙刘。似黑白两奁棋未收。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邱。斗野号风,海门残照,长与人间管领愁。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

    【注】①多景楼:位于京口北固山,京口是南宋恢复中原的军事据点。②坡仙米老、摩诘营邱:分别指宋代苏轼、书法家米芾,唐代王维、画家李成。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片开头叙述行踪,随后描写登高所见,画面富有动感,景物烘托词人形象,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B . 下片用典,暗示纵使坡仙米老、摩诘营邱再世,面对北方沦陷、山河破碎的现实,也难以吟诗作画。 C . 本词风格慷慨悲壮,“万里”“江山”等展现了开阔视野,“烟雨”“雪片”“号风”“残照”等给人以苍凉之感。 D . 结尾发出“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的呐喊,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情感是一致的。
    2. (2) 这首词情感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论语·泰伯》中“”来呼吁当代中国青年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以国家为己任奋斗终生。
    2.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两句,探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哲理,人类生生不息,宇宙无穷无尽。
    3. (3)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评价《离骚》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句子是“”。
六、选择 简答
  • 6.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线上读书会”预告在中国________但丁

    ——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________《神曲》汉译100周年

    时   间:12月4日(周六)19:00

    地   点:腾讯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l/nOWYuIRLdtbh)

    主讲人:文铮(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教授)

    在西方文学史中,但丁的贡献与才华可以说是________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语)。七个世纪以来,《神曲》已被翻译成130多种语言,了解这部14233行的长诗不知成为多少人“对文学的最大快乐”(博尔赫斯语)。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尤其是面对疫情这只________,纪念但丁更能展现人类韧性,传递抗疫决心。因此,我们在中国,在线上,阅读和讨论但丁,既是需要,也是责任。这样的热爱,恐怕也能“推动太阳和群星”(《神曲》结束语)。

    “线上读书会”海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遇见      暨     无与伦比     “黑天鹅” B . 邂逅      及      登峰造极     “黑天鹅” C . 邂逅      暨     登峰造极      “灰犀牛” D . 遇见     及      无与伦比     “灰犀牛”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在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 B . 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隆重地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 C . 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隆重地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D . 今年正值但丁逝世7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隆重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3. (3) “线上读书会”海报还缺一张图片,结合宣传文稿,你认为下列哪张图最合适?选择其中一张并说明理由。

      备选

      图片

       A但丁逝世时的石膏面具

       B《神曲》最新译本

       C但丁画像

       D文铮教授

      你选择(     )图,你的理由:

七、简答题组
  • 7.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猹在咬瓜了”“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成为T恤上的印花,“你是个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成为书签上的slogan……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作品都已成为经典——年轻人敬而远之的那种,鲁迅依然________。

    一个“梗”的诞生,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这也从侧面说明,鲁迅的文本________。这一届年轻人,与鲁迅的亲密接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狂人日记》……那是一个________的“鲁迅”;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 (2) 有人认为,文中年轻人对鲁迅的解构看似“亲密”,实则“远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00字以内)
八、材料作文
  • 8. (2021高二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温人员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温州关键词”有: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最多跑一次、五马街、江心屿诗岛、玉海楼、龙港农民城、温州方言、山水诗摇篮、东方犹太人、温州美食、永嘉四灵、刘基、文化立市、泰顺廊桥、炒房团、江南皮革厂、家族企业、吃苦耐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温州,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地青年读懂温州。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