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不仅完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通过没收地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给贫苦农民的办法,改善了农村贫苦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了农村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兴修水利、增加农贷、城乡交流和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农民生活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全国按农村人口的人均乡村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为21.7元,到1952年则提高到30.7元,平均每年递增18.9%。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一:以宁冈为大本营,其理由有三:A.此间系罗霄山脉中段,地势极好,易守难攻。B.党在此间是由无组织进为有组织,民众比较有基础(赤卫队、赤色游击队组织),弃之可惜。C.湘南、赣南只能影响一省,并只及于上游,此间可影响两省并能及于下游。
——引自毛泽东1928年4月起草的《湘赣边特委致省委转中央的报告》
材料二:我们刚去,感触最深的是吃饭问题。‘叫花子要饭’,部队走到哪里,要到哪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自己没有政权,不能顺利地筹粮筹款,几万部队的穿衣、吃饭、医药、装备等,很难解决。发动群众也不好办,部队在的时候,把群众发动起来,可是一走,群众就散了,像行云流水一样,扎不下根基。
——引自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下)
材料一: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会上,他们就侵略中国的政策和方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会议还通过了《对华政策纲领》,纲领规定把中国东北划为日本“在国防及国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并说,一旦它的这个特殊地区受到损害,“不论来自何方”,“都必须抱定决心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
材料二:为了使日本的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侵略战争的需求,1929年12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产业合理化纲要》,1930年6月成立了临时产业管理局,1931年4月发布了《重要产业统制法》等措施。通过这些举措,日本在许多工业部门强制建立卡特尔,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纳入战争经济的轨道。1931年6月,日本陆军制定了军制改革的方案,增加在朝鲜境内的军事力量,使关东军的编制和配备能够适应战争的需要。日本还大力加强军国主义的舆论宣传,为侵略中国进行思想准备。日本在中国大肆宣传要在东北地区建立所谓的“王道立国的新国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突然袭击。
——摘编自《二战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