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即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 )
    A . 经济文明一体化发展 B . 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 C . 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 D . 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 2. 如表为唐朝雇佣契约样文的分类。这反映出当时(   )

    按照雇佣契性质和劳动形态分类

    雇主对劳动者实行承包任务式的雇佣契

    劳动者由主人代理与雇主签订的雇佣契

    某物品租价抵充雇价的雇佣契

    被雇者代雇主服官役的雇佣契

    僦(租赁)雇契

    A . 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B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 C . 私营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D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 3. 《虎溪三笑图》描绘的系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社会思想多元并存 B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C . 佛教完成了本土化 D . 道教最受官方尊崇
  • 4. (2022高三上·吉林月考) “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学者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据此可知“四等人制”(    )
    A . 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 B . 处在最底层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 C . 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 D .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 5. 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而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此图突出了山脉、海岸、岛屿、城市、桥梁等航行的标志,并在航线旁标注有针位(航向、方位)、更数(航程、距离)等导航定位数据。该图最后附的“过洋牵星图”,便于利用天文导航。《郑和航海图》( )

    A . 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B . 折射出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 C . 反映出天朝上国实力雄厚 D . 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
  • 6.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饷,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
    A . 巩固东南海防 B . 发展海外贸易   C . 接受汉族文化 D . 鼓励官员进谏
  • 7. 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马其顿人作为统治民族,力图保持自己的希腊性,并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被统治民族之上。但面对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当地文明的氛围之中。这主要反映了(   )
    A . 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B . 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C . 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D . 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 8.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颁布“白银政策法令”,导致国际白银价格暴涨,民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1935年被迫放弃银本位、实行法币改革,分别与英镑美元挂钩,形成英美两国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同时,日本拒绝交出在中国银行的白银、严禁法币在日占区流通;大量发行“伪满币”,并大规模走私白银。由此可见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
    A . 受社会性质制约 B . 缓和列强在华矛盾 C . 不利于贸易出口 D . 抵制日本经济渗透
  • 9.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共晋绥边区某地农民租约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   )

    A . 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C .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D .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10.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应该出自(   )
    A . 《论持久战》 B . 《论联合政府》 C .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1. 如表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越双方的一些意见。据此可知,当时中国致力于(   )

    越南意见

    中方意见

    阐述了关于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基本立场,即“和平、统一、独立、民主”

    周恩来表示支持越南的意见

    越军是反抗殖民侵略,争取印度支那民族解放的主力军,所以三国问题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

    周恩来与其他两国代表接触后指出,三国的国情不同,应区别对待。如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会刺激西方国家,甚至会导致美国直接出兵

    A . 推广“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打击西方对印度支那的殖民企图 C . 缓和印度支那的紧张局势 D . 领导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美国侵略
  • 12.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的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有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有30%~50%。这表明我国的“一五”计划( )
    A . 体现了一定的“自力更生”精神 B . 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C . 完成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造 D . 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 13. 武寅在《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评价近代欧洲某一历史事件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该历史事件(   )
    A . 深刻影响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B .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C . 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世界 D . 开启了理性化思维方式
  • 14. 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的习惯是各人信仰各自的宗教,也不会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其邻帮居民的信仰;外来宗教的传播者,在大多数历史阶段(魏晋至五代个别君主统治期除外)中都能感受到中国政府的“宽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古代中国(   )
    A . 统治阶级热衷于引入外来宗教 B . 以和而不同作为外交指导思想 C . 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传统习俗 D . 宗教势力不足以挑战世俗皇权
  • 15. 180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专利局。截止到186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总计为36000件,仅1897年这一年就批准了专利22000件。美国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 . 要成立国家专利局 B . 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和教育 C . 加快专利审批速度 D . 鼓励创新推进生产力发展
  • 16. 2022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习近平曾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关于这一类公共疾病防控(   )
    A . 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是唯一途径 B . 需要科技发展战胜新病毒威胁 C .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可避免 D . 做好隔离、预防措施则万无一失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各州从维护本州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使得原来的邦联政府名存实亡、濒于瓦解,同时,以英国为首的国外列强对美国的独立耿耿于怀、虎视眈眈。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们开始把孟德斯鸠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美国化,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之际,富足的资产阶级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当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威胁着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这种集团间的差异就被共识所取代了。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同时对总统具有弹劾权。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同时,规定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分权制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代分权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不同。
  • 18. 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80年中国五年计划(节选)

    阶段

    年限

    主题

    国民经济恢复

    1949—1952

    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

    1953—1957

    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二五”计划

    1958—196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调整

    1963—1965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五五”计划

    1976—1980

    建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马远之《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依据上述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和西周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科举制犹如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和创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属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儒家经典。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等。

    ——摘编自李侃  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说明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并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