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清华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2022七上·宁陵月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òng)   粗(guǎng)   啬(lìng)   萏(hàn) B . (long)   风(zheng)    弄(shì)    妹(zǐ) C . (hè)     整宿(xiǔ)      蓄(zhù)   发(jì) D . 落(zháo)   巢(kē)       斜(qī)    临(yì)
  • 2. (2022七上·宁陵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阴蔽    宽敞    澄清    花枝昭展 B . 衣裳    樵悴    絮叨    翻来覆去 C . 高渺    淅沥    堎镜    咄咄逼人 D . 并蒂    徘徊    屋檐    波光粼粼
  • 3. (2022七上·宁陵月考)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B .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 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 . 做这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不算什么,我还要继续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D . 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 4. (2022七上·宁陵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 . 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 . 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 .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 5. (2022七上·宁陵月考) 名句默写。
    1. (1) 《观沧海》中描绘浩瀚壮阔的大海风光,表现了诗人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的诗句是
    2. (2) 《次北固山下》中既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
    3. (3) 《次北固山下》以直抒胸臆的发问的形式,直接表达思想之情的诗句是
    4. (4)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 6. (2022七上·宁陵月考)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②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③相反,懂节制、能节制,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④“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1. (1) 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第④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7. (2022七上·宁陵月考) 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妙手回春 B . 家和万事兴 C . 博古通今 D . 举天地之正气
    2. (2) 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情况,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 (3)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二、阅读理解(40分)
  • 8. (2022七上·宁陵月考) 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下列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2. (2) 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3. (3)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4. (4)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 9. (2022七上·宁陵月考) 阅读《春》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 (1)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一词本义是什么?这里是什么意思?
    2. (2)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a)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从修辞角度)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角度)

    3. (3) 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4. (4) 第②段是从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 10. (2022七上·宁陵月考) 阅读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 (2) 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①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②“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3. (3) 假如把文题改为“我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4. (4) 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
三、诗歌赏析。(4分)
  • 11. (2022七上·宁陵月考) 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2)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四、作文(50分)
  • 12. (2024八上·龙陵开学考) 按照要求写作文。

    从牙牙学语的幼童,成长为一名初中学生,将来还要成长为一名高中生、大学生、国家建设者。在你经历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成长。成长的力量或许来自于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或许来自于一本书,一段经历……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