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3-01-28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21分)
  • 1.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下列划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协(tuǒ)    毁(sī)     铁栏(zhà)     不屈不(ráo) B . (lüè)   剥(xuē)     稀泥(huò)     步履跚(pán) C . (xiè)   谆谆(chūn)    马脚(lòu)     阴诡计(móu) D . (pì)    倔(jiàng)      蒸水(liú)     兵不刃(xuè)
  • 2.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下列成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来龙去脉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B . 滔滔不绝      相互寒喧      神情自若 C . 高瞻远属      坚如磐石      屹立不倒 D . 沉疴积弊      体戚相关      审时度势
  • 3. (2023高二上·天津市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恕”乎         欲齐家者 B . 不仁,如礼何      物格后知至 C . 小人喻利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D . 事父          恻隐心,仁之端也
  • 4.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 .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 .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 . 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 5.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道而正焉 B . 天下仁焉 C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 6.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敏于事而慎于言 B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 . 子自爱,不爱父
  • 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 . 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及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的直接议论。 C . 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体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D . 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计9分)
  • 8.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1. (1) 下列对作品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 . 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 . 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 . 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2. (2) 下列对作品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有机融合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 .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 B . 降旗的仪式在港督府举行,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C . 背景材料井然有序,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D . 提到彭定康来到港督府,就引入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让人产生彭定康终将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3. (3) 对“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含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B . 作者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英国殖民者的蔑视和嘲讽。 C . 这句话就历史与现实形成今昔的对比,引发读者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 D . 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 9.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红军来了!红军来了!消息惊动了偏僻的村落。向往红军的农民们开始秘密开会。地主的深宅大院门户紧闭,护院的民团兵丁拿起了枪。地主的儿子腰里别着匣子枪在祠堂四周转了一圈,他家的一个佃户正在祠堂里带领穷人开会。晚上,这个佃户在地主家的后院被斧头砍死,尸体挂在院墙上。可是天亮的时候,地主家门口乱成了一团,朱毛红军距离镇子东头不远了,地主全家开始向镇子西头逃跑。青年农民们很快就集中在镇边的土道上,手里的梭镖闪闪发亮。红军的队伍走来了。这是一支衣衫破旧但队列整齐的队伍,一个年龄很小的红军吹着一支小铜号走在前面,身后步伐稳健的红军官兵有的赤着脚,有的包着脚布,有的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破。

    ②红军占领镇子之后,在所有的墙上写上了标语:“饥民们!向土豪劣绅要粮!”“消灭一切不公平现象!”然后,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把地主家的财物一一分给最贫困的人。广场上挤满了穷人,少年们攀在树上,一个红军干部站在广场中央开始了演讲:“穷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地主老财、国民党军阀、资产阶级都压榨我们,可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穷人创造的!不打败他们,把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夺过来,我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农民协会万岁!暴动万岁!红军万岁!”

    ③最后,广场的土台子上走来一个留着胡子、面色很黑的人——朱德。讲话的语调很慢,他对农民们讲了自己信仰共产党的经过,讲了南昌起义和红军的主张。他长者般的话语赢得了乡亲们的掌声。有人问:“我想当红军,听说当红军给发二十块钱?”朱德说:“当红军没有钱,官兵都没有钱,有一桌酒席大家一起吃,有一个南瓜大家也一起吃。”又有人问:“全世界无产阶级是什么东西?”站在朱德身边的红军干部说:“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都是阔佬,全世界的穷人都受他们的压迫。全世界的穷人和我们都是无产阶级。”当天晚上,红军从这里出发了,刚出镇子便发现队伍后面多了不少青年农民。农民们说他们要跟红军走,因为他们对红军很满意,如果能够发给他们一袋干粮和一支枪他们会更满意。

    ④在不知道什么是梦想的时候,赤贫的农民只求能够活下去。他们常听富人们说“人生有命,富贵在天”,他们为此到神庙里祷告过哀求过,但是依旧活得一贫如洗牛马不如。红军掀起的革命风暴让农民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也是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不怕富人们说的那个“天”。各村各寨的贫苦农民开始向有红军的地方奔去,当一面画着他们所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举着那面红旗的人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的时候,他们惊讶、欣喜、冲动,然后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无论走到哪里。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的革命发生的根由。

    ⑤那时红军的生活艰苦异常,常常因为没有粮食,官兵们只能吃野菜和野果。在井冈山,新入伍的红军战士曾经抱怨说:“打倒资产阶级吃南瓜。”毛泽东则风趣地说:“这些新同志认为他们的敌人就是资产阶级和南瓜。”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里,令红军官兵舍生忘死的动因是: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拥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世间的平等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犹如梦幻中的珍宝。红军是这个世界上官兵之间从着装到待遇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军队。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尝试各种不会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红军官兵一样刻着名字的扁担。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红军士兵打仗、训练、学文化、唱歌、打球、种地,彼此之间没有歧视,不允许打骂。那些识字又快又多的战士,能得到一支铅笔之类的奖励,红军部队中所有的官兵都很在乎这样的荣誉。

    (摘自王树增《长征》第33~35页)

    1. (1)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在探寻历史真相、把握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同时,注重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 B .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C . 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尝试各种不会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红军官兵一样刻着名字的扁担。这体现了红军官兵平等的优良作风。 D . 本文艺术地塑造了长征中红军的形象,作者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的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军来了!红军来了!”文章先声夺人,这令人振奋的消息不仅突出了红军行动的影响力和底层民众对红军的期盼之情,也引出下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 “可是天亮的时候,地主家门口乱成了一团”,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说明了红军革命力量对敌人的震慑作用。 C . 《长征》宏大的叙事、激情的抒写、深刻的见解、翔实准确的历史资料,以审美的方式感性地触摸长征历史,感悟精神魅力,是一部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注重虚构的文学类作品。 D . 文中多处引用红军战士以及红军领导人的演讲,这既反映出红军的感情、立场、观点,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真实性。
    3. (3)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
四、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10.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 (1)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B .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买 C . 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D .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给予,赠送。
    2. (2)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 .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 . 《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 . 石,古代的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sh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 .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 .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是庄子对惠子的中肯评价,意思是说,您看来还是相当聪慧啊! D . “大瓠之种”这个故事,表面看是两个人的聊天,实际上是两个人斗嘴,又是两个极健谈、极富想象力的人在斗智。
    4. (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 1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 (1) 下列对两首词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词中“自难忘”的“自”,意为“却,可是”:诗句表现出思念已刻骨铭心。 B . 苏词中“料得”三句,是诗人对自己夜晚来到亡妻孤坟处这一梦境的形象描绘。 C . 贺词中的“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问得无理,却道出了诗人强烈的悲苦之情。 D . 贺词中“原上草,露初晞”中的“露”暗喻生命短暂,隐含对妻子亡故的悲伤。
    2. (2)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词中诗人眼前的“孤坟”与贺词中的“重过阊门”均为悼亡的缘由。 B . 苏轼用“尘满面,鬓如霜”描绘梦境中的自己经历十年沧桑后的样子。 C . 贺词的“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意在表达对梧桐、鸳鸯的悲悯之情。 D . 这两首词下阕,苏词重记梦怀人,贺词重写景思人,境不同而情皆深。
  • 12.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处的空缺部分。
    1.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
    2.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 (3) 《<老子> 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4. (4) 《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以白云、青枫浦托物言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般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独自忧愁的句子:“。”
    5. (5) 《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6. (6) 《无衣》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和“修我甲兵”使人想象到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壮烈场面。
    7. (7) 《<老子>四章》中“”两句表明有道之人不丧失立身之基,人可谢世,而其精神万古长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计9分)
  • 13.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聂荣臻曾外孙王佳口述的《我的老爷爷——聂荣臻》,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开国元勋,聂荣臻的人生故事许多都早已为人熟知,但是,这本书运用的大量素材是只有当事人才了解的         , 许多还是第一次见诸文字。书中特别         了聂荣臻如何支持科研工作之事。1958年冬,大雪         , 加上三年困难时期已经开始,从事国防科研的技术人员有不少被冻伤,聂荣臻派人给2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挨个儿看手。此外,聂荣臻还向周恩来倡议,“向各大军区、海空军募点捐”,为一线科研人员弄到了猪肉、黄豆、海带、鱼、豆油等。当时聂荣臻还宣布,“全部分给专家和技术人员,领导、行政人员一律不分”“我们领导要是吃了一两,就开除我们的党籍”。

    这是一本少儿读物,因此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口吻,形式也是讲故事的形式。为方便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让小读者在充满历史画卷的故事情景中,带着        的求知欲快乐阅读和感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内幕    披露    沸沸扬扬    浓重 B . 内幕    揭露    纷纷扬扬    强烈 C . 细节    揭露    沸沸扬扬    浓重 D . 细节    披露    纷纷扬扬    强烈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以及独具匠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B . 作者独具匠心地在每一章节的故事中,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小链接” C . 作者精心设计的与之相关的“小链接”,被其独具匠心地体现于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D . 作者独具匠心地设计了“小链接”,并将其放入与之相关的每一章节的故事中
    3. (3)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说得不客气一点——无耻之尤! B . “最近人人都喜欢听这首歌,只有你不喜欢,——听说了吗?隔壁班的班主任下海经商去了!”陈骏小声地说道。 C .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D . “营长他连中三发子弹,他牺——”小战士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六、作文(60分)
  • 14. (2022高二上·巴音郭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下面的现象;网络大V罗昌平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发表侮辱性言论;知名软件金山毒霸在推送一篇名为《阴险小人被当成英雄写进课本》的文章时,居然使用邱少云的插画当配图;李某在烈士陵园内面带笑容脚踩烈士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烈士墓碑摆拍。

    请结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针对上述现象,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