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12-31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制(è)            上(shù)        红(fēi) B . (qiàn)              秀(qí)           雕镂(lòu) C . (xùn)        黑(yǒu)        枝(qiú) D . 劲(jìng)        旗(jīng)        辟邪(pì)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巧妙绝伦              重峦叠障              纵横决荡 B . 因地治宜               正襟危坐              自出心裁 C . 无动于衷               惟妙惟肖              春寒料峭 D . 藏污纳垢              坦荡如砥              沓无消息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B . 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C . 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D .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和收治率、降低病亡率和感染率,这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最突出的任务。 B . 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C .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D .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书信,实际上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B .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C .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写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经过,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D .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 6.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疫情期间,一位阿姨不戴口罩就上了公交车,司机好心提醒她佩戴好口罩,但阿姨却不理睬。身为中学生的你应该说:

    A . “你不怕传染病毒,别人还怕呢,赶紧戴上吧!” B . “现在病毒传播速度快,必须戴口罩!” C . “阿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您一定要戴好口罩。如果您没有,我这还有一只新的口罩送给您!” D . “要不你就戴口罩,要不你就下车!”
  •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表现成败的关键是如何在“万”中取“一”,以“一”包含、概括“万”,这就要求作者遵循特征概括的规律:以不全求全,以少总多,艺术家选取的题材,必须凝铸生活的深刻特征,能概括生活的丰富性和普遍规律。艺术表现就是       

    A . 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画一叶落而知秋意之杀 B . 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画一叶落而知秋意之杀 C . 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画一落叶而知秋意之杀 D . 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画一落叶而知秋意之杀
二、综合性学习(4分)
  • 8. 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谐音、歇后语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
    1. (1) 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   )
      A . 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啦!” B . 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 C . 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 D . 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
    2. (2) 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按照示例进行解读。

      ①竹篮打水——一场空

      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

      我选 , 解读: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 9. 按照教材原文填空。
    1. (1)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 (2) 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3)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 (4) 攀条折其荣,。(《庭中有奇树》)
    5. (5)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 (6) 亭亭山上松,。(刘桢《赠从弟》)
    7. (7)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 10. 阅读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之所兴在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佚乐:使…安乐。②危坠:危亡。③生育:使…生养繁息。④欲:欲望。⑤亲:亲近。⑥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委:    顺:

    2.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3. (3) 两文都围绕“民心” 展开议论,甲文强调“  ”(用原文词语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甲文中的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四、现代文阅读(36分)
  • 11. 阅读《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回答各题

    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①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代步工具,已成为绿色出行的象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从                 , 日臻完善,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交通现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②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被称作“白色自行车计划”。这个勇敢的尝试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现在,这个古老且曾经超级发达的城市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那一条条河道把城市划分成了无数个格子街区,自行车成为最适合的出行工具。此外,荷兰还具有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良好基础。早在1890年,荷兰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并拥有先进的自行车指路系统,可以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

    ③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1974年拉罗舍尔推出了供市民租赁使用的“小黄车”项目。2004年里昂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使用计算机控制、采取会员卡制度系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开启了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潮流。2007年法国最为著名的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巴黎诞生。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办理相关手续便能享受一年无限次的使用。目前,巴黎的公共自行车吸引了22.43万名会员,骑行人数增加41%,每年巴黎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总次数达1.3亿次。

    ④英国的自行车租赁业务很发达,租赁公司遍布全国,许多外国游客使用自行车环游英国。2010年,伦敦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由当地政府税收支撑,实行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营。租车系统中的两个租借点之间一般不超过300米,用控制触屏在无停车位时直接搜索,并点选宽限15分钟找车位的选项,可免去找下一个车位的租金。2016年,伦敦的11500辆公共自行车安装了blaze激光灯,它会在车前的地面上投射一个绿色的符号,可以让骑行者在夜间更加醒目,提高骑车的安

    ⑤美国纽约市庞大而且成熟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2013年5月27日正式开始投入服务。纽约市民以及来自美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在纽约可以方便地利用300个无人看管停车点的6000辆自行车去上班、上学、购物、锻炼、旅游,为纽约市增添了一项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

    ⑥目前,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起来。⑦在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开始大规模的运行。短短一年多,用户总数从0增至1900万,引来了众多企业的资金追捧、技术助力和需求支撑。国外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未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将更趋于规范,更利于环保,更便于出行。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1. (1) 根据相关内容,给第①段空缺处补充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2. (2) 请写出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一理念”所指代的内容。
    3. (3) 第⑤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数字、打比方 B . 列数字、举例子 C . 分类别、举例子 D . 列数字、摹状貌
    4. (4) 文章②③段中,国外的哪些做法,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臻完善?请用精练的语言梳理概括。
  • 12. 阅读《少年书架》,回答各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 (1)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书架伴“我”成长

    2. (2) 品读第⑦段划线句,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4. (4) 作者在第⑥段中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在第⑧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这样称呼?请结合全文分析。
    5. (5) 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生活中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简要谈一谈(不超过60字)。
  • 13. 阅读《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回答各题

    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

    ①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历来倡导做人要谦虚和低调,但求成功,不事张扬。有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尧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行,要把王位让于有德行的许由。许由说,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却让我来做现成的天子,我不干。两人推来让去,便展现了古代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仅如此,许由还以此为耻,跑到登封箕山小溪里将耳朵洗了又洗……每每读到这里,我都感到这里谦虚得实在有些肉麻了。

    ②谦虚固然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利进步,但过分谦虚反而显得不自信,甚至会束缚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自信则恰恰相反,“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它能让人化缺点为优点,自信可以让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自信可以让犹豫的人变得果断;自信可以让迟钝的人变得机敏。但凡富有宏大志向、怀揣远大抱负而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是很自信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信可以促使人成功。

    ③大诗人屈原的自信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仙李白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

    ⑤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便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于喧闹的集市中读书,显示了他对自控力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显示了他对人生的自信。

    ⑥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

    ⑦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战局对谦和的一方是不利的。我国女乒选手邓亚萍和乔红,两人技术水准和攻防能力在伯仲之间,但每每两人对决,乔红常常在邓亚萍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无奈败北,此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吧。

    ⑧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悦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即所谓能否“悦纳自己”。自信的人是最能悦纳自己的人。自卑和嫉妒心理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不够肯定自己,不够喜欢自己,不敢挑战自己,不敢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不自惭,不气馁,心气高一点,悦纳自我,不妨来点自信。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⑧段中的“悦纳自己”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 (3) 对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韬武略的汉武帝胸怀大志,自信十足,不愧为一代政治家、战略家,开创了汉武盛世。(举例论证) B . 有自信的人往往勇气更足,而谦谦君子则显得欠缺那么一点勇气。(对比论证) C . 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在获得成功之前,每个人都有自信的权力。”(道理论证) D . 贝多芬是狂傲的自信,他不但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他还说过“即使在陌生人面前,我也没有必要像普通人那样保持一种虚假的谦虚态度”。(比喻论证)
    4. (4)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的意思,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证明了什么道理?
五、作文(50分)
  • 14.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人人都渴望幸福的时光、幸福的家庭、幸福的人生,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幸福的密码也并不复杂。它可能亮相在默契发生的一刻,也可能出现在创伤愈合的一刻;它可能是拼搏后的小收获、分别后的喜相逢、付出后的被肯定,也可能藏在平淡的生活里、浩繁的书卷中、缥缈的乐声里……虽然幸福的密码千姿百态,但细心的人总能找到它。

    请以“那一刻,我找到了幸福的密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给材料作文

    有人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清洗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雪雨,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口……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这个材料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平凡可以创造伟大;信念使人克服一切困难;责任重于泰山。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

    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