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二中学、山塘镇初中等五校2022-202...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26分)
  • 1. (2022七上·清新期中) 默写古诗文
    1. (1)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论语》
    2. (2)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5. (5)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6. (6)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ɡ 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 (2)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dì tǎn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3. (3)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4. (4)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ao dao地说着。
  • 3. (2022七上·清新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钟南山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贡献是不屑置辩的,他的专业与担当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B . 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广东多个地区气温明显下降,一夜入“冬”,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C . 中国科技工作者沥尽心血 , 多年来在各个科研领域潜心研究,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 D . 黄河之水,九曲回旋,络绎不绝 , 像一条长龙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大海奔涌而去。
  • 4. (2022七上·清新期中) 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 B .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建设。(语义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 5. (2022七上·清新期中) 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 (1) 请用简化楷体,工整、规范地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横线上。

    2. (2) 中华书法往往喻示做人的道理。你希望同桌志存高远,方正质朴,扎实稳重。辨析下面四种书体的喻意,最适合赠予他的一幅是(    )

      A . 隶书 B . 草书 C . 楷书 D . 行书
二、阅读(44分)
  • 6. (2022七上·清新期中)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与之食。起之不食 以俟②者,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 (yú)句末语气词。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

      ②相而去

      ③尊君在

      ④下车

      与之食

      ⑥恐其自食其言也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 (3) 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4. (4)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说明理由。

    5. (5) 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 7. (2022七上·清新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专家预言称,按照这个趋势、速度发展下去,到2022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超过7.5亿,其中10——18岁青少年为近视患病的重灾区。

    今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戴不戴眼镜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材料二:

    在诱发近视的三大因素(遗传、环境和营养)中,科学家们认为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起的作用更大。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够、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明显增多。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经常使用,使青少年视力更趋下降。电子屏幕、不良光线、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太长以及看的物品距离眼睛太近等,都是不良的用眼环境或习惯。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专家预言,一年内我国近视患者的人数将继续增加。 B . 青少年近视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C .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与中国大体相当。 D . 科学家研究发现,三大因素诱发中国青少年近视。
    2. (2) 阅读材料三“中国城乡学生近视率”统计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 (3) 为预防“近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少于4点建议)
  • 8. (2022七上·清新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她的额头就会      在我的额头上,然后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痛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      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选文有删改)

    1. (1) 文中写了五个和“妈妈的额头”有关的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个片段。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①;②;③;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2. (2) 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准确补充同一个动词并说明理由。

      她的额头就会▲在我的额头上,然后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在一起。

      理由:

    3. (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的表达效果?
    4. (4) 班级准备举行“最美亲情”读书交流会,你会怎样向同学们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三、作文(50分)
  • 9. (2022七上·清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陶渊明在东篱采菊的那一刻,悠然发现了精神的南山;韩愈在“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时日,突然发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境……

    假如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也会有独到的发现。或许是生动的画面,或许是深刻的哲理,或许是善与美的瞬间……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一刻,我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四、附加题(10分)
  • 10. (2022七上·清新期中) 根据语段回答问题。

    ①“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②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③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④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他点着头,说“不错。去罢。”他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 (1) 上面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篇目名),选文中的他是谁:
    2. (2) 别人都露出笑容,而“我”却为何不高兴?
    3. (3) 有评论说,《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你认为本文,更多的是“温馨的回忆”还是“理性的批判”?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