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期...

更新时间:2023-02-06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上·期末)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这表明( )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万事万物产生的原因

    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方法论不可能脱离世界观而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2高二上·期末) 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了(    )

    ①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的指导

    ③哲学从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④接受正确哲学指导能够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 (2022高二上·期末) 朱熹说:“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从对世界本原的认知来看,与此观点完全一致的是(   )
    A . 气者,理之依也 B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 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根源 D .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 4. (2022高二上·期末)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的,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   )
    A . 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 .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 . 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 D . 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 5. (2022高二上·期末) “2049年,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这一命题思路反映了(       )
    A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 . 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C . 意识能如实反映现实 D . 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 6. (2022高二上·期末) 科幻正在一步步地侵入现实。科幻曾经预言的产品和技术,从手机到互联网、甚至所谓的“黑科技”,早已成为现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材料表明(   )

    ①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②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可以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④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7. (2022高二上·期末) 崖柏是我国独有的极度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扩大崖柏数量,科研人员往往采用人工繁育的方式,再将幼苗成功移植回原生地。但崖柏幼苗“回家”后死亡率很高,种群已岌岌可危。这启示我们(       )

    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②要努力汲取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联系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共性与个性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高二上·期末) 手机的核心技术是芯片,芯片存在于手机之中才能处理数据。美国制裁中兴,导致中兴手机芯片供应跟不上,手机无法生产,中兴面临危机。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②要掌握芯片核心技术,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

    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不能成其为部分

    ④要立足整体,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9. (2022高二上·期末) 所谓“多难兴邦”,并非指灾难来得越多越好,而是指每一次灾难以后,社会都会在深刻的反思中补足短板,走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飞跃,否则,“多难”不但不能“兴邦”,反而还有可能“丧邦”、“亡邦”。由此可见(    )

    ①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10. (2022高二上·期末) 许多人常用“差不家”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说“可以了”。但是,如果凡是只求“差不多”,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和别人“差很多”。这说明(   )

    ①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②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2022高二上·期末)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对比二人的诗句,正确表述的是(       )

    ①王籍承认同一性以斗争为前提,说明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②王籍承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说明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③王安石只看到双方的斗争性,没看到同一性

    ④王安石只看到双方的同一性,没看到斗争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12. (2022高二上·期末)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谈到兼并GE家电时说:“就像西方人熟悉沙拉一样,我们兼并了很多国际上的企业,但我不改变你的形态,你要统一利用我的模式,也就是蔬菜保持各自的形态,但是沙拉酱是统一的。”蔬菜与沙拉酱的比喻与下列哪句古诗道理是相通的(       )
    A .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B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D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13. (2022高二上·期末) “其实人跟树一样的,越向往光明,越要默默地扎根于黑暗。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曾熬过无数个不为人知的黑夜”。尼采这一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
    A . 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B . 应该善于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 .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曲折的,要做好思想准备 D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坚定必胜信念
  • 14. (2022高二上·期末)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科院海洋先导科技专项活动中,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探针,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并证实其为天然气水合物。这说明了(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2高二上·期末) 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探测到双黑洞合并时的引力波,这是对广义相对论的直接验证,也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宇宙的全新窗口。这一事实表明( )

    ①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必须经过科学实验检验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

    ③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上·期末)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向日葵喜欢阳光。但科学研究发现,在向曰葵花盘和茎的结合处含有一种厌光性极强的生长素,所以每当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花盘和茎的结合处自然会躲到背光的一面,看起来花盘正面就总是向着太阳了。由此可见(  )

    ①对任何真理的追求都需要一个过程

    ②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只有实践才能剔除真理中的谬误成分

    ④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2高二上·期末) 天文学观测表明,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质,我国发射的“悟空号”卫星就是用来探测这些暗物质存在的。如果我们对暗物质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对暗物质的研究表明(       )
    A .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 . 认识世界是可能的,但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 .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 . 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人类对世界认识能力的提升
  • 18. (2022高二上·期末)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不断激发生产要素的市场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调整的依据是(       )
    A .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 .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 19. (2022高二上·期末) 0.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吁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 .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 .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 . 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 20. (2022高二上·期末) 每当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我把老祖宗给我们的智慧发扬光大,背后是多家科研机构一直协同作战。”但她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秉持爱国精神,甘愿试药,倾全力研制青蒿素。这说明(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更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

    ③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在实践中施展能力的过程

    ④人的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观能动性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21. (2022高二上·期末)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所讲的“文化”是(   )
    A . 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B . 语言、文字、艺术、自然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总和 C .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 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所有精神产品
  • 22. (2022高二上·期末)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反映了(       )
    A . 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 . 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 C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23. (2022高二上·期末) 每逢传统节日,总会出现一些“天价”礼品。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天价”礼品流行,人们似乎更认同“礼轻情意轻,礼重情意重”。古今对“礼”的不同态度从一侧面说明了( )
    A . 传统文化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B . 现代社会文明健康交往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C . 我们需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 . 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升
  • 24. (2022高二上·期末) 回首中华数千年的悠久文明,群星闪耀的诸子百家,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风雅颂、诗词曲,有形无形的文化遗存,是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的结果。这表明(       )

    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②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

    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国的文艺思想和科技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5. 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  )
    A . 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B . 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 . 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D . 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
  • 26. (2022高二上·期末)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A . 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 . 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 . 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 27. (2022高二上·期末)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中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重要性的是(   )

    ①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③孤芳独自,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己所欲,施于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28. (2022高二上·期末)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推动下,中国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在当地播出本土化配音译制的中国优秀影视节目,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设“中国剧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中外双方的意义是(       )
    A . 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好故事 B . 增强海外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C . 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 D . 彰显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 29. (2022高二上·期末) 在这个充满凶险的疫情防控战场上,志愿者的出现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特别感动,特别暖心,特别有力量。每一个人或许表达志愿服务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为抗疫出力,他们身上主动、无私、自愿、奉献的精神也是相同的。这种精神有利于(       )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弘扬科学精神,弘扬时代新风

    ③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引领社会风尚

    ④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激励人们向上向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0. (2022高二上·期末) 从信口胡诌的发言到故意散布的谣言、从失控的质疑到无底线的人身攻击,从新闻标题戾气十足到泄愤贴无处不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负能量”的声音和信息。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此种现象(   )
    A . 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 B . 丰富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 C .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D .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二、主观题
  • 31. (2022高二上·期末)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几代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历经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目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初步满足了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区域导航服务亚太,解决了用户容量限制,满足了高动态需求。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实现全球组网,通过“星间链路”解决了全球组网需要全球布站的问题。

    北斗三号收官发射一波三折、玉汝于成。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工程全线举一反三进行质量复查,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最终于6月23日成功发射。西昌航天人正是用“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的坚定信念托举起了北斗和航天事业。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分析北斗人是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