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5)从国共合...

更新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3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个谜面是“生死攸关、转危为安”,它的谜底应是(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北伐胜利进军 C . 遵义会议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 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遵义会议
  • 3. 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   )
    A . 甘肃腊子口 B . 陕西吴起镇 C . 甘肃会宁 D . 陕西延安
  • 4. 新华社文章《在历史关节点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 5.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次合作的标志是(    )
    A .   中共一大召开. B .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 北伐战争开始 D . 南昌起义
  • 6. 毛泽东为了中国独立与自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有许多经典的论述,下列论述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
    A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 . 坚持人民抗战就能取得最后胜利
  • 7. 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对右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是指(   )

    A . 中共二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8.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9. (2024九下·鞍山模拟)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 发动武昌起义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发动秋收起义 D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0. (2023八上·桂东期末)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 . 国民革命 B . 武昌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西安事变
  • 11. (2024九下·泾阳期中) 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有(   )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2.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道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
    A .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 . 发动了秋收起义 C .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德本来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一个军事顾问,但博古却把他捧为“太上皇”,李德瞎指挥,在军事上更是他说了算。到了1934年的夏天,红军打仗缺乏弹药,加上长期转战,部队得不到休整,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摘编自《王平回忆录》等

    材料二:毛泽东在会议上尖锐地批评了李德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只知道纸上谈兵,并特别分析了他军事指挥的错误。大多数与会者赞赏和拥护毛泽东的发言,认为李德同志不适宜再领导军事了,应撤销他军事上的指挥权,让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

    ——摘编自卜松林、李向平《历史的惊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

    材料三: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前进1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摘编自朱曙光《长征胜利史——培育忠诚卫士的不竭源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没能打破敌人“围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会议”的名称,并说明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精神。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材料二:1935年1月毛泽东在大会上批评当时中央的指挥是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是山地还是平原、河道。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红军长征的原因及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
    2. (2) 长征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列举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及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事件。
    3. (3) 材料二中“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4. (4) 写出材料三中“三军”的会师地点与时间。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