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2-01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这场“入侵”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下图是连环画中人物事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领导虎门销烟 B .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C . 签订《南京条约》 D . 领导义和团运动
  • 3. (2022八上·历城期末)   2017年10月出版的《变局与抉择》一书,作者呈现了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清廷高层与地方大员面对千古变局的回应,呈现了晚清大变局中各类人物不同抉择的复杂面相。这一回应指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运动
  • 4.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他学习的是下列哪一内容(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中国成立
  • 5.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状况(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2022八上·历城期末)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 . 黄海战役 B . 平壤战役 C . 威海卫战 D . 辽东战役
  • 7. (2022八上·历城期末) 在戊戌变法措施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的内容是(    )
    A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8. (2022八上·历城期末)   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扶清灭洋 C . 反清灭洋 D . 救亡图存
  • 9. (2022八上·历城期末)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10. (2022八上·历城期末)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华兴会 B . 兴中会 C . 中国同盟会 D . 强学会
  • 11.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中国好声音》着实火了一把。其实,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声音就是好声音,最体现人民大众呼声的声音就是好声音。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时代的最强音是(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 12.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

    A .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 13. (2022八上·历城期末)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

    A .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中共一大 C . 中共一大   秋收起义 D . 秋收起义  五四运动
  • 14. (2024九下·碧江模拟) 老战士黄振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这段“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井冈山会师
  • 15.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中共历史上有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6. (2022八上·历城期末) 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南京大屠杀 C . 九一八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7.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百团大战 D . 豫湘桂战役
  • 18. (2023九下·达州月考) 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二大
  • 19.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 .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20. (2022八上·历城期末)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 . 北平 B . 锦州 C . 沈阳 D . 天津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1. (2022八上·历城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纪念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右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其中上面的部分Lajeunesse在法语中解释为“青年”的意思,之下的青年学生或深思、或交流,完全是一种平等、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综合起来看,希望中国的青年学生能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民主、平等、自由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1. (1) 材料一中“在他领导和影响下”的“他”是谁?请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条即可)。
    2. (2) 该杂志吹响了哪一运动的号角?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两个即可)
    3. (3) 史学界认为,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三个阶段。归纳出上述事件分别是哪一阶段的探索?
  • 22. (2022八上·历城期末) 2017年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二 早有准备的日军,向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长达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公祭不是要延续民族仇恨,而是要在牢记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南京大屠杀是战争带来的灾难,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唯有反对战争,走和平发展道路……南京大屠杀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落后,在于当时中日之间国力的差距。这是南京大屠杀留给国人的惨痛教训,也是总结日军侵华历史得出的基本认识……  

    1. (1) 材料一中的“亡国条约”是哪一条约?请举出该条约的内容。(任举两条)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3. (3) 请写出全民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和“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4. (4) 读史使人明智。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启迪有哪些?
  • 23. (2022八上·历城期末)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材料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二: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

    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报酬了。”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材料四: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它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解放”英法殖民地……

    1. (1) 材料一中的《卢沟桥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十年”前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3. (3) 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国人民在“这一天宣泄清洗”了“愤怒”和“屈辱”?你认为中国人民“清洗”了“五十年的屈辱”,有何重大意义?
    4.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敌后战场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什么?
    5. (5) 你认为材料四日本教科书里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