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
按人口计算 |
按国土面积计算 |
总公里(公里) |
统计年份 |
单位 |
公里/每万人 |
公里/万平方公里 |
||
中国 |
0.84 |
114 |
91000 |
2012 |
美国 |
5.55 |
538.3 |
226427 |
2007 |
加拿大 |
16.18 |
1009.2 |
57216 |
2007 |
俄罗斯 |
5.9 |
699.1 |
128000 |
2006 |
法国 |
5 |
533.62 |
29901 |
2008 |
德国 |
4.4 |
191.73 |
41896 |
2008 |
英国 |
2.85 |
680.09 |
16567 |
2006 |
日本 |
1.95 |
489.04 |
23474 |
2006 |
印度 |
0.63 |
212.51 |
63327 |
2007 |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材料一:天津,因水而兴的城市。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就成为河漕的重要枢纽。南方大量的粮食经天津运往北京,形成“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以利京师”的格局。
天津的估衣街等街巷都因毗邻河畔而繁华,有些街道名称的由来就是因运河舶来的商品在这里销售而形成的。由于交通便利,很多外地商人来津经商,运河两岸各类货栈、钱庄、会馆鳞次栉比,脚行、镖局等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材料二: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摘编自(英)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
材料三:至近代,漕运业逐渐显得落后而多余。至1901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随后运河两岸的扬州等城镇不同程度地衰落了。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近代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当时天津的棉麻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天津还成为早期工业和教育的兴盛之地,拥有被称为华北机器铸铁工业摇篮的三条石和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
——摘编自方兆麟《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