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32分)
  • 1. (2022七上·济宁月考)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g)    应(hè)      (zháo)落    (cēn)差不齐       B . (chǔ)蓄      粗(guǎng)  (chěng)戒   (duó)咄逼人      C . (lì)临         (huī)甲      (sǒng)恿    (hǔn)为一谈    D . 乳(bǔ)        (quán)伏    (chàng)然 (niān)轻怕重
  • 2. (2022七上·济宁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驯    帐蓬    纯粹    骄媚    B . 狭隘    派遣    云宵    倜傥    C . 镶嵌    宽敞    瞭亮    绿茵茵 D . 喉咙    烘托    乞丐    花团锦簇
  • 3. (2022七上·济宁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 . 面对摆在眼前的所有证据,他恍然大悟 , 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    C . 这一篇诗是言志的,那一篇散文是抒情的,两篇文章不能混为一谈。    D . 如今的沂蒙山无论从人民生活,还是整个山区的环境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4. (2022七上·济宁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紧握拳头,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和曾经幼稚可笑的自己_______。

    ②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_______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③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_______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A . 离别    取决    而且 B . 诀别    决定    固然 C . 离别    决定    固然 D . 诀别    取决    而且
  • 5. (2023七上·东台月考) 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③①② D . ①③②
  • 6. (2022七上·济宁月考) 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 .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 .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 影儿呢!       D .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7. (2022七上·济宁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雄奇豪迈”见称。       B .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 .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 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 8. (2022七上·济宁月考)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 .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 . 学医太难
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
  • 9. (2022七上·济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ㅤㅤ(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相而去

      ③田子为相,三年

      ④非吾所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3. (3)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 10. (2022七上·济宁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晚  望

    郑 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写出诗人运用的三种写景手法。
    2. (2)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 11. (2022七上·济宁月考) 默写填空。
    1. (1)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 (6)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7. (7)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8. (8) 《<论语>十二章》中“”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之间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三、语言运用(共12分)
  • 12. (2022七上·济宁月考) “德”文化意蕴深厚,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德”甲骨文写作 , 从“”,从“”。“”即行路,泛指行为;“”即直视或看着直线。“德行兼备”中的“德”即用其本义:。“以怨报德”中的“德”则引申为 。(填序号)

      A.道德;品行

      B.心意

      C.恩惠

    2. (2) 根据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对于“德”中国文化有哪些传承和发展?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三达德出自《中庸》。《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②到了近代,孙中山提出中国固有的八种道德,他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

      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3) 班级在“世界文化发展日”举办“传承中华美德”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具体活动。
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
  • 13. (2022七上·济宁月考)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之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所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了,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选自2010年3月26日《广州日报》,略有改动)

    1. (1) 文章开关写杭州西湖的春天有什么作用?
    2. (2) 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3. (3)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4. (4) 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