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4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
    A . 制度创新 B . 技术进步 C . 社会转型 D . 百家争鸣
  • 2. 下表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表,据表中内容可知,新兴的士阶层借助周公(   )

    A . 重建礼乐秩序 B . 构建理想政治 C . 倡导重儒风尚 D . 恢复贵族政治
  • 3.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
    A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 .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C .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 . 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 4. 西汉中期,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种思想(   )
    A . 有利于促进汉初经济恢复 B . 再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C . 实现了君臣关系完全平等 D . 被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5. 用什么手段有效地治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不断思考的问题。《汉书˙元帝纪》中曾经记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下列观点中,其治国手段或理念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   )
    A .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B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 .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 礼法立教,出礼入刑
  • 6. 程颐说“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这表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 . 学术流派纷杂 B . 各国变法兴起 C . 纲常伦理丧失 D . 世风每况愈下
  • 7. (2022高一上·枣庄月考)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而乐”。据此可知,黄宗羲(    )
    A .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 . 反对重农抑商的政策 C . 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 8.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据此可知,制约中国科技推广和服务于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 B . 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 C . 缺乏政府财力的支持 D . 自然科学精神的缺乏
  • 9. 两宋之际,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重大转变。前期之词,尽为闺阁之作,典丽故擅一时之胜场。至南渡而后,子然飘零,遂一转而至凄怆,大体多苍凉之感。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受到(   )
    A . 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 B . 重文轻武理念的影响 C . 科举取士变化的影响 D . 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 10. 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面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
    A . 追求神韵与意趣 B . 体现艺术开放包容 C . 艺术植根于生活 D . 力图反映真实生活
  • 11. 林则徐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的《四洲志》是在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并改正,且补充了一些中国史籍记载的内容和必要说明。由此可知,《四洲志》(   )
    A . 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 B . 对抵抗侵略起到巨大的作用 C . 其价值体系被华夷观主导 D . 利于促进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 12. 1864年,李鸿章在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知细心,以故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人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这表明李鸿章(   )
    A . 为维新变法提供思想准备 B . 指责顽固派阻碍社会改革 C . 主张“师夷长技”进行变革 D . 认为科举选拔所取非所用
  • 13. 下表是1896年梁启超所列的《西学书自表》的部分内容,其反映了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内容的新变化是(   )

    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A . 由学习技术转向学习制度 B . 由学习技术转向学习思想 C . 由学习制度转向学习思想 D . 由学习思想转向学习技术
  • 14.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出版,给了当时的中国人当头棒喝。天演淘汰、适者生存的观点成为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革命派的重要精神食粮,激励起他们的爱国热情,推动了甲午战后几代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不懈奋斗。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
    A . 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C . 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D . 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 15. 从1917年开始,胡适坚持认为,新文化运动作为一种思想或文化运动,必须被理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甚至力图为之追源溯始,将17-18世纪的“朴学”视为五四以前中国史上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由此可知,胡适强调的是(   )
    A . 文学改良论应有现实意义 B . 文化革新应兼顾传承 C . 复兴传统文化应回归原典 D . 文化转型应全盘西化
  • 16. 《觉醒年代》是近期央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作品之一。剧中主人翁李大钊曾称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并展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此理想,他(   )
    A . 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B . 发表《庶民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封建旧礼教 D .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掀起文学革命
  • 17. (2021高二上·安福月考) 毛泽东在某一著作中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某一著作”的名称和时期分别是(   )
    A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大革命时期 B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新民主主义论》延安时期 D . 《论十大关系》过渡时期
  • 18. 1984年邓小平曾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这表明邓小平(   )
    A . 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 . 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C . 主张经济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D . 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19. 2021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参研参试人员时的讲话。习近平强调,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当前我国推行与之相关的国家战略是(   )
    A . “双百”方针 B . “希望工程” C . “科教兴国” D . 脱贫攻坚
  • 20.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提出争论。这一提议( )
    A . 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B . 贯彻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 . 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百花齐放”的方针 D . 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 21. 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专业设置多为文科,理工科比例很少;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增加理工科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B . 为工业化提供人才 C .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 . 稳定干部队伍
  • 22.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旨在强调( )
    A . 认识你自己 B . 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 . 美德即知识 D .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 23. 17世纪初,开普勒在其科学著作《世界的和谐》中写道:“创造我们的上帝啊,我感谢您,您使我醉心于您亲手创制的杰作。…最后,愿您屈尊使我的这些证明能够为您的荣光以及灵魂的拯救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千万不要成为它们的障碍。”由此可见,当时自然科学(   )
    A . 带有宗教神学烙印 B . 理论体系趋于完善 C . 观念发生重大变革 D . 获得广泛传播和认同
  • 24. 漫画是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这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漫画。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 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 . 君主专制得到巩固 C . 反封建思想多元一体 D . 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
  • 25. (2022高二下·可克达拉月考) 英国政治理论家洛克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将统治看作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但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由此可知(   )
    A . 卢梭完全否定了洛克的观点 B . 启蒙运动影响着政治家、哲学家的思想 C . 卢梭较之洛克更注重人民主权 D . 英法两国在当时是欧洲的思想中心
  • 26. “我听到人们在所有方面都大声地喧嚣:不要争论。官员说:不要争论,执行!税务征收人说:不要争论,缴钱。牧师说:不要争论,信仰。”康德对此最有可能的回应是(   )
    A . “要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 B . “每个人都应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正直的生活” C . “耶稣的公平就是我们的公平,他就是我们” D . “要勇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力”
  • 27. 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该理论是(   )
    A . 电磁感应理论 B . 进化论 C . 相对论 D . 量子论
  • 28. (2021高二上·安福月考)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好像有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而这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也应用于人类社会。由此可知,牛顿力学(   )
    A . 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 B . 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 C . 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 .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 29. 从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看,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开始于(   )
    A . 水能的开发和利用 B .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C .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D . 石油的开采和使用
  • 30. 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这表明工业革命( )
    A . 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 . 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 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 31. 观察下面四幅图片,属于印象派画家法国人莫奈的是(   )
    A . B . C . D .
  • 32. 作家雨果将“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的创作理念融入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描写中。体现这种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是(   )
    A . 古典主义文学 B . 浪漫主义文学 C . 现实主义文学 D . 现代主义文学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年,经不断修正,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体系”,史称“壬戌学制”。它一反清末民初仿照日本学制的模式,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这个学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该学制规定:高级小学、初级中学可以设立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普通、农业、工业、商业、师范等科目。

    ——摘编自袁强《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等

    材料二:英国幼儿教育是在18世纪后期“自由”与“博爱”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为纺织厂的工人建立第一所幼儿学校;1911年,麦克米伦姐妹在德普特福创建“户外保育学校”,招收所有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贫民和工人的幼儿。在英国,由于受到卢梭、欧文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正规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1988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第一次在英格兰和威尔逊实行全国课程,加强了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干预。20世纪90年代以后,《兰伯尔德质量报告》和《皇家艺术学会报告》都强调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兰伯尔德质量报告》建议学前课程应当建立在八个主要学习领域,《皇家艺术学会报告》指出,应当为所有3—4岁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摘编自蒋盈《英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幼儿教育的特征。
  • 34. (2018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民主共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公天下”角度盛赞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70年代以后到戊戌变法时期,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赏君主立宪制度;20世纪初,经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和与改良派的激烈论战,民主共和又逐渐取代君主立宪成为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追求目标。

    ——整理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君为臣纲的君主专制上,在三纲中,君为臣纲是核心。但由明朝覆亡引发的思考还不能有新的发展,他们能够怀疑和批判宋明理学,在那个时代已经是佼佼者,因此,说他们是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武器仍然是先秦儒学,仍然是民本思想,没有……,清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因他们的存在而有任何改弦更张的迹象。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因而,“自由”也是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里所说的自由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或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恩格斯称赞:“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

    ——摘编自郑晓宇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