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沙市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分布,由王都(大邑)、区域性中心聚落(大族邑)、次级中心聚落(小族邑)及众多村落(属邑)组成,形成金字塔式的聚落结构和众星捧月式的聚落空间分布格局。这种格局本质上反映了(   )
    A . 早期王权国家的形成 B . 家国一体观念的出现 C .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 . 国野分立的城乡之别
  • 2.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考古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北燕政权的都城,在形制上都继承了夏朝以来天子之都的标配——“三门道”形制。由此可见(   )
    A . 魏晋时期民族文化多元融汇 B . 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C . 少数民族甘做东晋政权附庸 D . 慕容政权追求天下一统
  • 3.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明朝实行特殊劳役身份制度,以世袭的军籍最为重要。明政府多次下令禁止注册为军籍的人偷偷改变身份,但在实际执行中,军籍人户改变职业和身份地位并不足为奇。其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冲击 B . 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C . 陆王心学的影响 D . 社会流动无法律障碍
  • 4.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康有为在1898年上书的《请禁妇女缠足折》中说:妇女缠足导致吾国之民,尪弱(瘦弱、衰弱之意)纤偻,为其母裹足,故传种易弱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优危矣。这一思想(   )
    A . 有力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B . 有效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 . 体现了生物进化的科学思想 D . 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 5.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据统计,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967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6月,130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这反映( )
    A . 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 B . 中共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 C .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 D . 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
  • 6.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下表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对表格中出生率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1949

    36.00

    1954

    37.97

    1959

    24.78

    1950

    37.00

    1955

    32.60

    1960

    20.86

    1951

    37.80

    1956

    31.90

    1961

    18.02

    1952

    37.00

    1957

    34.03

    1962

    37.01

    1953

    37.00

    1958

    29.22

    1963

    43.37

    ——《中国统计年鉴》(2016)

    A . 1949—1963年,受国际形势持续紧张的影响 B . 1949—1954年,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鼓舞 C . 1958—1961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 . 1961—1963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整
  • 7.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为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这反映出当时(   )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B . 计划经济观念不复存在 C . 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 D . 多种经济模式同时存在
  • 8.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周公分封,赐予诸侯的不仅有土地还有人口。如分给鲁国“殷民六族”,分给卫国“殷民七族”,都是原居住于首都殷的宗族。卫国封地在河南,鲁国封地则在遥远的山东。可见分封的首要目的是(   )
    A . 防范殷商遗民 B . 化解周人内部矛盾 C . 保卫西周王室 D . 镇守偏远地区疆土
  • 9.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以罗马共和国为典型。有学者认为,罗马共和国的政体不仅是对君主制的反对,也是对民主制的反对,罗马的共和主义与现代共和主义具有十分不同的意味。这主要是指罗马共和国(   )
    A . 执政官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 B . 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特征 C . 长老会是事实上最高权力机关 D . 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不受限制
  • 10.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各省各自为政,中央与地方界限混淆,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中央集权危机。袁世凯上台后,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决定回归帝制。由此可见(   )
    A . 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潮流 B . 南方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C . 恢复帝制有广泛社会基础 D . 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艰难
  • 11.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称为边币或抗币。边币发行一般借重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的信用,以法币为保证,边币与法币等价,混合流通。此举(   )
    A . 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B . 实现了边币一元化的金融制度 C . 表明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D . 造成敌后根据地物价剧烈上涨
  • 12.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相似,如青苗法接近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类似近代政府开放金融控股公司。但他的这种超前 意识也导致了他的变法走向失败。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C . 专制独裁统治空前强化 D . 没有配套的政治改革
  • 13.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他们不应该成为某一社会集团政治目标的工具,而要为全社会工作,做广义的政治工具。”这体现了西方文官(   )
    A . 公正超然 B . 职务常任 C . 效率至上 D . 性质公益
  • 14.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釆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
    A . 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B . 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 C . 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 . 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
  • 15.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指出“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下列项中,对应工业革命最后层次的是(   )
    A .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B .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 C . 流水线生产的广泛应用 D . 英国第一部《工厂法》的颁布
  • 16.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唐朝后期,黄河流域逃户现象严重,户籍制度名存实亡;相较于唐朝前期,不仅中央及地方政府缺乏整顿户籍的强力举措,而且官吏大都对户籍整理工作表现出缺少责任心的态度。这些现象出现的制度背景在于(   )
    A .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瓦解 B . 官员选拔侧重诗词歌赋 C . “道”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D . 乡里制和保甲法的实施
二、材料解析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 17.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的崩溃了。

    材料二:科举制的发展终究是不可遏制的。唐朝越到中后期,越看重进士出身的官员。从朝廷到民间都认可了科举制的正途地位……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过于复杂,早已溢出官员选拔这一层面。它带来的利弊得失很难衡量,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唐朝发生了这样一场巨大变革,将中国政治文化史齐腰而斩,分裂为面具迥异的两段。

    ——据押沙龙《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官制崩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发展不可遏制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材料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 18.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保险公司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17世纪,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吸引了整个欧洲的商人、投资者前来交易。他们买卖联合东印度等股份公司的股票,并从事各种商品交易。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时候,他们绕过传统的行会,不依靠城市工匠生产布匹,而是将原料送往乡间家庭,编织成布。企业主付给报酬,再将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000—1800》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 (1) 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 (2) 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
  • 19.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由于田制不立,“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占田极少的自耕农户或沦为佃农,或涌入城市成为流民。北宋政府规定,农村占田20亩以下的五等户、城市家财50贯以下者为“贫下之民”,灾害的检视、赋税的免除到劳役的征发皆以此为准。除了传统的常平仓等救荒措施外,北宋先后出台济贫的法律,并设立福田院和居养院等机构,收养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新兴的富民阶层也在地方设立经常性的机构,赈济邻里、兴教助学等。但纵观整个北宋,民间救济的地位和效果都难以和政府相提并论。

    ——摘编自张文《论两宋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脉络》

    材料二: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的英国(英格兰),贫困流浪人口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成为前工业时代的廉价劳动力,其余则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随着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新教徒们认为贫穷是懒惰造成的,是可耻的;他们认定只有辛勤工作才能创作财富。1495年,英国颁布第一项关于贫困的法令,规定健壮的流浪穷人一旦被捕则须罚监禁数日,其间只供应水和面包,之后则强制遣返至出生地;如再次被捕则加重惩罚,甚至要遭受鞭刑;儿童流浪者必须充当学徒至成年。部分英国人文主义者则强调贫穷的社会因素,他们推动了英国议会济贫观念的转向。1572年,英国出台济贫法令,强调为健壮的流浪穷人提供工作;1598年,英国设立了贫民监督官办公处,负责征收济贫税和为健康的穷人提供工作。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济贫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政府对贫民态度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 20. (2022高二上·沙市期末)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      涵

    西周

    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

    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

    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

    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

    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

    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