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

    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

    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

    材料二:

    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

    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

    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荀子·王制>篇的教化论特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讲教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 B . 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 C . 荀子认为政治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 D . 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了。 B . “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仍值得借鉴。 C . 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了。 D . 荀子认为“礼仪”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仪”,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3. (3)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   )
      A . 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 B . 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 C . 孔子哂(笑)子路(仲由) D . 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
    4.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第3自然段的行文思路。
    5. (5) 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请根据两则材料做简要概括。
  • 2.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现代文阅读II

    在异乡①

    (美)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B . 小说首段便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是“秋天”,天气是“下雪”,还有“冷风”。这些都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灰蒙蒙、凄冷的画面。 C . 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表现出少校暴躁的脾气和待人的冷漠。 D . 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2. (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在异乡》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 B . 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但我们可以通过探寻伤残军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C . 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D . 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3. (3) 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申不害者,京人也,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注】①黄初: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年号。②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B .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C .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D .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2. (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守藏室之史”中的“史”指史官,负责掌管文书记录的人员;周官中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吏又有府史、胥徒史。 B . 道家: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以杨朱、老子和庄子等为代表人物,这三人分别有“贵己”“齐物”“无为”等三种主张。 C . 刑名:指战国时期以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韩非子亦尚“刑名”。 D . 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汉宣帝时期降为太史令,文中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
    3. (3)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中对于老子的身份,列举了三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管理周守藏室的李耳,一个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楚地人老莱子,一个是周朝叫儋的太史。 B . 《史记》中记载,李耳曾在都城任职,其间见过孔子;后来看到周王室衰微,就离开了都城,路过函谷关时,写下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 C . 《史记》中记载,老莱子因为善于修道养生,活了上百岁;又记载,周太史儋曾经向秦献公预言秦国将和周朝争霸并取得胜利:可见,老子是一个隐士高人。 D . 庄子“散道德”,申子“施之于名实”,韩非“引绳墨,切事情”,这三个人的学说都能溯源至老子,所以司马迁认为老子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本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②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通篇写景,描写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B . 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C .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
    2. (2)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 5.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论语十二章》 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
    2.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其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 (3)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4. (4)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和宇宙是永恒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2年初,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火”了,好评不断,__________。在春节期间作者梁晓声做客“学习强国”,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世间》的创作初衷,他想让“八零后”至“零零后”的年轻一代知道爷爷辈们是怎样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__________。他认为“改革开放不是嘉年华”,工人阶级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时代重压,改革开放的车轮从他们缓缓弯下的脊背上驶过,所以说工人阶级是无上光荣的,也是经历过时代阵痛的。

    《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成长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梁晓声认为时代变迁不是断层,(    )

    正如原著封面所题“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遵循着“光字片”周姓人家的命运轨迹,在五十年__________的时代进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民史诗,作品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时代”“好人”“奋斗”的价值追求,呈现了“中国故事”中的__________,以及“最中国”的情感表达和广泛的文化认同、集体共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高潮迭起  筚路蓝缕  新旧嬗变  市井气息 B . 跌宕起伏  砥砺前行  沧海桑田  家长里短 C . 高潮迭起  砥砺前行  沧海桑田  家长里短 D . 跌宕起伏  筚路蓝缕  新旧嬗变  市井气息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B . 《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C . 《人世间》通过对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成长、时代变迁中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D . 《人世间》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对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现,在人物时代变迁中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 B . 而是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 C . 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 D . 而是像南方的鱼鳞瓦片一样,新的一代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
  • 7. (2022高二上·鄞州期中)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墨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天下“非儒即墨”,墨子甚至可以和孔子并驾齐驱。实际上,墨子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因此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尊称他为“科圣”。在力学方面,。《墨经》中说:“力,刑之所以奋也。”即物体运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这与奠定现代物理学中力学基础的牛顿第一定律是相似的。墨子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早于阿基米德200多年,墨子就对杠杆平衡原理有过深刻的诠释。《墨经》说,“衡而必正,说在得”,“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意思是如果两边重量相等,则杠杆必定是水平的,如果在其中一边增加重量,另一边必然会下垂。权重相当,即施力和阻力相当的时候,才能两边平衡。这时必定是“本短标长”,即阻力臂短于施力臂。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上·金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荀子在《劝学》一文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等句阐明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介绍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为青年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也勾勒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主流群像,吹响了“时代成就青年,青年不负时代”的青春号角。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样的认知与理解?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