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 1.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它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而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是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②西晋王朝灭亡以后,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建立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乱,还有居于统治地位民族的变更,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是这种大的历史变革,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随之有了改变,常见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这就促进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公元5~6世纪,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等新出现的高足坐具,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

    ③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我们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还用着惯常的蹲跪姿势,双足并没有垂到地面上,显然当时的高足坐具使用不久或不普遍。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将双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洛阳龙门浮雕所见坐圆凳的佛像,也有一条腿垂到了地上。

    ④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理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地说,在唐代时,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⑤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还值得一提的是传世绘画《宫乐图》,图中十多个作乐的宫女,也是围坐在一张大案前,一面和乐,一面宴饮。所不同的是,她们坐的不是多人合用的大条凳,而是一种很精致的单人椅。

    ⑥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通,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分餐向会食的转变,没有这场家具变革是不可能完成的。

    (摘编自王仁湘《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有删改)

    材料二:

    ①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要理解在古代中国,为何“匕”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

    ②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而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可见“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

    ③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

    ④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

    ⑤筷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到了汉代,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即麦饭)到“粉食”(即面粉)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10 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

    ⑥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粮,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即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类食品的功用,而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摘编自《筷子:饮食与文化》,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敦煌285窟的壁画上出现了靠背椅子,洛阳龙门浮雕出现了有一条腿垂到地上的坐圆凳的佛像,都可以证明中国人的坐姿最终完成了革命性的改变。 B .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相当普遍,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高力士之兄高元理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传世绘画《宫乐图》等。 C . 水稻早熟新品种的引入,麦饭代替小米粥成为主食,石磨的推广运用,以及合餐制的逐渐普及,这些都使得筷子渐渐成为了中国人主要的进餐工具。 D . “匕箸”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词语表述上显示出勺子在早期中国人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中国人餐桌上“饭”与“菜”的主次关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秦汉之际,中国人已经采用合餐制。 B . 李商隐的《贾生》一诗中有“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可见,唐代席地而坐的跪式坐姿依然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C . 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杜甫的“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都可以证明唐代时筷子是极其重要的进餐工具。 D . 古代中国的高足家具,在唐末五代,在品种和类型上已基本齐全,而此时会食也十分普遍,这说明只要家具发生变革,分餐就会变成会食。
    3. (3) 根据材料,如果穿越回古代,你看不到的场景是(   )
      A . 战国时秦国人用“匕”吃小米粥。 B . 汉武帝坐在靠背椅子上会见朝臣。 C . 东汉人用石磨将小麦研磨成粉。 D . 苏轼和朋友们宴饮时使用筷子。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古诗文阅读
  • 2.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1)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 . 亡矢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困乏,疲惫) C . 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险固的地势) D . 至尊(登上)          以天下之士(招纳)
    2. (2) 下列词类活用与例句“天下云集响应”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南取百越之地 B . 以弱天下之民 C . 吞二周而亡诸侯 D . 却匈奴七百余里
    3. (3) 下面的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为桂林、象郡      愚黔首 B . 然后践华城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C . 焚百家言       申之以孝悌义   D . 而耻学师       取之于蓝,而青
    4. (4) 与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 . 委命下吏   C .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3.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王僧辩与陈霸先共灭侯景,僧辩居石头城 , 霸先在京口,僧辩推心待之。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①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吾与王公并处托孤之地,而王公今改图,外依戎狄 , 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乃密具袍数千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会有告齐师大举至寿春将入寇者,僧辩遣江旰告霸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欲袭僧辩。壬寅 , 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谋之。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棱,闷绝于地,闭于别室。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旰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骂霸先曰:“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进。安都至石头北门,入女垣内,众随而入,进及僧辩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门入。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遇子顗,帅左右数十人苦战不敌,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且曰:“何意全无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帅所领救僧辩,力战于石头西门,军败,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霸先深义之,权摄兰陵太守,使助防京口。乙巳,霸先为檄布告中外,列僧辩罪状,曰:“今所指,唯王僧辩父子兄弟,其馀亲党,一无所问。”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

    【注释】①贞阳侯渊明:梁武帝萧衍之侄。

    1.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 . 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B . 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C . 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D . 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头城:本是孙权依清凉山石壁所修建的一处军事要塞,后在广义上可作为南京别称。 B . 戎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戎”在我国西部,“狄”在我国北方。文中指北齐。 C . 壬寅:文中指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来纪日,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D . 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意思的词还有“守”“假”“署”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但在王僧辩废掉孝元帝之子、扶立萧渊明后,陈霸先对他有了猜忌。 B . 在陈霸先将偷袭王僧辩时,外人误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对出兵举动都不觉得奇怪。 C . 攻打石头城时,陈霸先率兵与侯安都等人会合,然后与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 D . 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发表檄文列举其罪行,指明自己讨伐的是王家父子兄弟,与其他人无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

      ②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

    5. (5)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击败权臣王僧辩,陈霸先出兵前做了哪些周密安排?
  • 4.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注】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而遭排斥,此词写于熙宁八年密州任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B . 上片写实,“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空寂凄清之感,奠定了全词凄婉哀伤的基调。 C . 下片记梦,有闺房之乐、无声之痛,“明月夜,短松冈”的环境更是烘托梦境凄凉。 D . 全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等多种手法,将词人的身世感慨揉进对亡妻的怀念之中。
    2. (2) 有人评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意深,痛巨”,你如何理解“意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 (1)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衣》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 B . 《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 . 《岁暮》颔联的“烟尘”与后文“鼓角”相应,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 . 边地战争不息,朝廷之臣无人请缨,江湖之士的杜甫一时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
    2. (2) 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
  • 6.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提到君子与小人的义利观存在一定区别的两句话是:“”。
    2. (2) 在《屈原列传》中,“”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3. (3) 贾谊《过秦论》中写诸侯国为了对抗秦国,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7.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天眼”捕获到来自遥远矮星系的快速射电暴样本,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科研人员还借用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意境来展示这一天文学重大成果:脉冲信号随时间和亮度起伏,构成了背景的江山,真实的系列脉冲,如水流______________穿过群山。画面壮丽而富有动感,______________。

    人们发现,科学的琴键也演奏着人文的旋律。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本身就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从______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找出自然宇宙中的和谐统一。人们能在科学中获得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的好奇、验证未知的兴奋和发现真理时的满足。从这点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_______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连绵起伏     美不胜收     纷繁杂乱     匹敌 B . 连绵起伏     精美绝伦     纷纭复杂     媲美 C . 迤逦蜿蜒     美不胜收     纷繁杂乱     媲美 D . 迤逦蜿蜒     精美绝伦     纷纭复杂     匹敌
    2. (2)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词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游客可以在服务区休憩时,逛一逛便利店,带走自己心仪的“冰墩墩”“雪容融”。 B .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无情地将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C . “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一段字正腔圆的念白,解了大伙的燃眉之急。 D . 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牌子在花园的门口。
    3. (3) 下列选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B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8. (2022高二上·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牌因一次关键的转向而_________。最初,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衍生产品一度等同于旅游纪念品,价格高昂,质量一般,没有新意,口碑不佳。直到2013年,(   )。图案是乾隆皇帝比剪刀手的购物袋,印着“朕不能看透”的桑蚕丝眼罩,“奉旨旅行”的行李牌……这些文创产品,__________中透着俏皮,圈粉无数,爆款不断。故宫淘宝店的线上运作,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一直生存于“体制内”的博物馆不再捧着金饭碗还饿肚子,开始纷纷“破圈”,集体上线“卖萌”。 几年前,“文创网红”还只有故宫__________,如今已经有全国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加入文创品牌的开发大军,玩法众多,__________十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闻名遐迩    新颖    一家独大    创新性 B . 大放异彩    新奇    一家独大    创造性 C . 闻名遐迩    新颖    一枝独秀    创造性 D . 大放异彩    新奇    一枝独秀    创新性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B . 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的故宫淘宝店,让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C . 在故宫淘宝店以颠覆性的“卖萌”姿态出现之后,大众才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D . 看到故宫淘宝店颠覆性的“卖萌”姿态之后,大众才开始重新认识文创品牌的力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彰显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B . 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的开发,成功获得炸裂的口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C . 炸裂的口碑加上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成功,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D . 故宫博物院文创品牌开发的成功,不但口碑炸裂而且经济效益良好,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三下·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