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3月月...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经营者无论是谁,都应该抱有“想要自己的公司变成这样”“人生应该这样度过”的想法和人生观。稻盛和夫说,经营者的哲学和公司的业绩是并行的关系:想要拓展经营,首先必须要“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性”。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

    ①哲学能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②哲学并非思想楼阁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③只要学好哲学就能为企业经营带来经济效益

    ④哲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4高一下·黄埔月考) 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4高二上·唐山月考) 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是和谐共生的整体,其中的一切都与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他人与万物都是自己的同胞手足。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他主张人应该尊敬高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对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员尽自己的义务。张载的观点(   )

    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③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体现了世界观影响做人做事的方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3高二上·简阳期中) 费尔巴哈说:“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这告诉我们(   )

    ①存在与意识相互影响,意识都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存在与意识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意识

    ③存在与意识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可以没有意识

    ④存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我的意识表达我的本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屈原《天问》写道: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意即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变?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天问》中过一描述(    )

    ①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具有形而上学性

    ③体现了屈原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积极探索

    ④认为人类不能认识宇宙的变迁,是不可知论观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段话体现了(    )
    A . 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推动作用 C .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 .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 7.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下列说法与下侧图画中的主人公的世界观相同的是(    )

    A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D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8. (2022高二下·射洪月考)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2高二下·射洪月考) 2021年,全球多国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恶劣天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关气象专家表示,极端天气并非偶然,是地球能量失衡所致,而人类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这警示我们(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尊重自然是改造自然的前提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中微子无处不在,但由于它们几乎不与普通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被称为“幽灵粒子”,很难被探测到。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宇宙中有三类中微子(电子型、缪子型、陶子型),它们可以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缪子型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于缪子型反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反中微子的频率,有迹象显示正反中做子行为存在差异。中微子类型研究佐证了(   )

    ①不同类型中微子都是特殊的物质形态

    ②不同类型中微子具有共同的本质

    ③正反中微子的运动具有相同的规律

    ④正反中微子变化规律源于科学发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3高一上·高密开学考)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已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这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

    ①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②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立足“未变”,努力实现区域之间同质化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本质联系是无条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野生动物频频靠近人类生活区。2021年以来,鲸鱼多次“打卡”深圳大鹏湾、荒漠猫现身祁连山保护区……我们与“大自然的精灵相处得更加和谐。这些信号(    )

    ①启示我们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利用自然

    ②表明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反映出尊重自然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前提

    ④提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以造福人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5月31日,由陈薇院士团队刻苦攻关主导研发的“只打一针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上海上市。该疫苗是病毒载体疫苗,它是把病毒的S蛋白导入5型腺病毒载体,借助腺病毒高效进入细胞的能力,把抗原导人细胞,表达刺激免疫系统,促使免疫规律发挥作用。相对资源匮乏的地区,不容易把两到三针都打完,一针疫苗能提高全程免疫的接种率。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类能够根据主观需要建立固有的联系 
    ②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③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9月14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研究部署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是基于(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物质性    
    ②人可根据需要改变自然界物质性

    ③自然界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不可分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根据经济当下经济形势,强调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表明(    )

    ①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要从实际出发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讲话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这说明(    )

    ①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成功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②敬畏自然就是不改变自然界中具体事物形态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④客观世界的发展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相互依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2年1月6日,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解锁分离后,在机械臂拖动下以核心舱节点舱球心为圆心进行平面转位取得圆满成功,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经验。这表明(    )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决定实践的领域范围     
    ②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科技发展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新的工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4高二上·泸县期中) 在地面环境中,将泡腾片扔进水里,就能看到气泡上浮,可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因为浮力的消失,泡腾片扔进水球中产生的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将水球撑得更大,最后变成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由此可见(    )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太空科学实验推动了人类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③获得真理性认识是太空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

    ④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家表示,他们在120万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猛犸象的牙齿中发现迄今最古老的DNA,对其进行了测序,为研究已灭绝的冰河时代的北美巨兽的进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据悉,此前最古老的DNA来自一匹生活于70万年前的马的化石。这表明(    )

    ①新的正确认识能够为科研提供新思路    
    ②科学技术进步会削弱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人们通过科研可获得新认识并提高认识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随后“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超过1400米,获取巡视探测原始科学数据约560GB。这说明(    )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是着陆火星成功的关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揭示火星运行状况是火星探测的根本目的

    ④科学探测活动是获取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4.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对于岭南地区的开发,过去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才开始。2021年12月,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该考古发现再次证实,岭南地区的开发早在史前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这表明(   )

    ①事物状况随人的认识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是在不断战胜谬误中发展的

    ③人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量子力学是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重大成果。”近年来,科学家基于对单个量子态的操控,量子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生命力,正在迎来持续量子革命的第二次高潮,也可以说是第二次量子革命。比如,通过用量子态作为信息的载体,量子力学不仅像以前那样为信息技术提供硬件基础,而且还提供了软件基础。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认识运动的无限性,表明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运用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悦景与想象中离别后的孤寂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惜别知音和被贬时怀才不遇的的悲凉心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入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凄凉景观,表达内在心境

    ②诗人创造悦景与孤寂的联系,使诗具有朦胧美和表现力

    ③“忆”雨夜孤寂的场景源自于诗人独特的思维想象

    ④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悦景,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7. (2024高二上·坪山月考) 深圳国际低碳城处处体现着绿色发展的理念:马路两旁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灯,最大程度降低了能耗;街道上装有配套的充电设施,能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废弃的钢材,被做成了广场和花园里的各式雕……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成功打造是基于(    )

    ①事物的长远联系决定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

    ②成功的实践需要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理念创新能为事物价值的转换提供根本途径

    ④事物的多样属性是人们建立具体联系的依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众所周知,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甚至寸草不生。2021年11月,天津1500亩海水稻喜获丰收,田间实收亩产量超过750公斤,这标志着袁隆平团队在华北环渤海地区的首个规模化海水稻示范项目获得成功。该项目的成功佐证了(    ) 

     ①创造性思维促进了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科技创新使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的意识活动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9.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举行太空授课。王亚平往水膜里不断加水,利用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做出一个在地面上无法做出的水球。随后她注入蓝色颜料,放入半片普通的维生素泡腾片。瞬间水球变成了蓝色,气泡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这是因为,在失重环境中浮力消失,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上述材料佐证了(    )

    ①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就可以突破规律的限制

    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0.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的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疫情扩散风险仍在加大。专家建议4种疫苗可以接种加强针,但目前不建议混打,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要在14天以上。专家对疫情变化和疫苗接种的认识,说明了(    ) 

     ①把控疫情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人们不断否定已有的认识,从而达到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做好疫情防控须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可以对疫情源头流调溯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40分)
  • 31.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材料一:2021年《求是》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文章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材料二: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多次讲述发生在湖南的“半条被子”和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动人故事。这些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但是湖南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红色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和挖掘,大量红色资源没有列入法定保护体系,有些实物载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红色文化景点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不够与时俱进;缺乏多元利用,展览乏力等方面的问题。

    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保护、传承和利用好红色资源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

  • 32.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随后顺利抵达中国空间站,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到今年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务取得圆满成功,三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航天事业,比美、俄起步晚,但几代人筚路蓝缕,披肝沥胆,新型防热材料、群伞气动减速和气囊着陆缓冲技术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被各个击破,技术封锁、物资禁运下的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逆势上扬”,开启了自主创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伟大飞跃。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飞天征途上的“拦路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技术难关,孕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激扬起亿万人民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 (1) 三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 (2) 棠湖中学举行主题班会,请你以“学习航天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发言,列举三个发言要点。
  • 33.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改革开放初期,在英国留学的钟南山谢绝恩师挽留,毫不犹豫地回到“条件还不好,才更需要我”的祖国,把自己和国家公共卫生事业连在一起,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带领团队成员“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成功实现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的临床转化。2003年“非典”肆虐时,他和团队尊重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证实了“非典”的真正病因,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探索、制定治疗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时,他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以84岁的高龄毅然“逆行”,实地研判疫情、传播专业观点、领衔应急科研攻关。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钟南山及其团队是如何“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的。

  • 34. (2022高二下·双流月考)  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继续发展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创新能力、农业基础、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弱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发展格局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