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仙华初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18分) 
  • 1. (2022七上·浦江期中) 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花团锦cù        ;夏雨热烈粗guǎng       ;秋日西风瘦马,冬雪飘然莅临人间。我们在自然中感悟情思,史铁生在秋天与母亲诀别,莫怀戚在初春的田野上,用爱与责任化解分qí        。泰戈尔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看到在风雨中左右斜的红莲,联想到了伟大的母爱。

    1. (1) 【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任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攲斜(       )  

      A . B .
  • 2. (2022七上·浦江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诗歌中绕不开的情愫。李白借皎洁明月抒发离别之恨:“我寄愁心与明月,。”《峨眉山月歌》中写月映清江美景,抒发惜别之情:“夜发清溪向三峡,。”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在外游子的浓浓乡愁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王湾从残夜未尽,红日初升的美景中悟出人生哲理:“海日生残夜,。”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杜甫和故人相遇不禁感慨: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大漠似雪,月华如霜,李益的愁思在笛声中蔓延: “。”刘禹锡描绘了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便引诗情到碧霄。”《观沧海》中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 “,山岛竦峙。”继而通过想象,抒发自己的豪迈气概。

  • 3. (2022七上·浦江期中) 下面是小语同学写的邀请函,其中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我们很荣幸的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级的“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期待您能抽出宝贵时间莅临指导。活动时间:11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活动地点:701班教室。感谢您的赏光和支持,欢迎你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 

     
    A . 荣幸 B . 莅临 C . 赏光 D . 拙见
二、阅读与鉴赏(48分) 
  • 4. (2022七上·浦江期中) 名著阅读 

     走进“西游”,重温经典。 

    1.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从中可以看出八戒的心理。 

    2. (2)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 5. (2022七上·浦江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月光下的母亲 

     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想必我母亲病得很重。 

     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生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上。 

     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我只好徒步回家。 

     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 

     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顶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号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供我上学……等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而是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也被我全然抛到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计不回头。 

     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阒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1. (1) 梳理文章情节,将图标补充完整。       
       

       ① 

       
       

       “我”徒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 

       
       

       ② 

       
       

       → 

       
       

       “我”连夜走路返回学校 

       
       

       → 

       
       

       ③ 

       
    2. (2) 品味下面关于“我”两次“哭”的描写,分析“我”这两次“哭”的心理。 

       ①我哭了,号啕大哭。 

       ②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3. (3) 甲、乙两位同学就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展开了讨论。你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帮他(她)说明理由。 

       

    4. (4) 右边的示意图,记录了“我”在这一夜的行走轨迹,一夜间,从“学校”到“家”,又从“家”到“学校”,看似回到原点,“我”的思想却有极大的变化,请结合右边示意图和文章内容,谈谈“我”在思想上的变化。 

       

  • 6. (2022七上·浦江期中)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①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各国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③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④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的条件。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1年3月10日) 

     材料二: 

     ①在朝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1%,提前完成了2015年提出的下降40%至45%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蓄积量已达175亿立方米,并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速最高的国家。 

     ②尽管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当前,全世界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排放总量占全球排放的36%左右。其中,欧盟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其峰值为45亿吨;美国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59亿吨。据估计,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 

     材料三: 

     ①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应形成良性配合及互动。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要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减排政策目标,建立行业标准、支持研发创新,加强理念宣传教育等,对企事业、个人等形成激励、引导和规范。 

     ②对企业而言,企业应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碳中和目标纳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实现零碳转型,不仅要在技术、工艺上创新提升,还要在原料、供应链、运营、营销等各环节审视既有运作模式,推进减排措施,实现碳中和管理。同时,随着低碳环保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可持续消费也将兴起,企业要打造绿色可持续产品,迎合并引导消费偏好,打造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③此外,打造绿色低碳社会需要营造相应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公众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从而为实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就此而言,研究机构、媒体及个人等可充分发挥思想创新及传播,绿色低碳知识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等作用。 

     (选自“光明网”2021年4月25日) 

    1.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 B .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短,以及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使      得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困难重重。 C . 材料二画线句子中的”左右”表示估计,”仅”表示程度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D . 企业不仅要积极推进减排措施,实现碳中和管理,也要积极打造绿色环保的品牌形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2. (2) 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政府为何提出碳中和目标?  
    3. (3) 从材料三看,怎样才能稳步实现碳中和目标?  
  • 7. (2022七上·浦江期中) 古诗鉴赏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①野步,意即郊野散步。 

    1. (1) 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 (2) 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简要分析。 
  • 8. (2022七上·浦江期中)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高山 

       

       不能 

       

       没则 

       

       人不知而不 

    2.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3) 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三、写作能力(50分) 
  • 9. (2022七上·浦江期中) “一颗、两颗星火,照亮整个山海错落,山海才如此磅礴;三颗、四颗青春,点燃袅袅人间烟火,人间才如此鲜活……一颗、一颗、亿颗、亿颗,汇成银河……”多美的歌词啊!再平凡的人,也能发出自己的一缕光芒,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在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奋斗的路上,不能少了你的力量。 

     请你以“我也出了一份力”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⑴明确为何而出力,表现“我”的出力与团队共同目标之间的关系; 

     ⑵充分表现如何出力,恰当处理“我”出力与团队其他人出力的详略; 

     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⑷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天利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