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 .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2.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阴阳中和”从而实现和谐平衡的观念,是见诸先秦诸子多个学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道家和儒家都视其为必须遵守的法则,其源头甚至可推于上古。由此可见(    )
    A . 诸子的学说多植根于传统文化 B . 儒学中的中庸之道源自道家 C . “阴阳中和”是诸子学派的共识 D . 阴阳五行是儒学的重要构成
  • 3.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鉴于原有的五分钱轻小,改铸四铢钱,而且准许宠臣邓通、宗室吴王刘濞等自铸四铢钱,通行天下,以致“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这一做法(    )
    A . 致使市场上物价得以统一 B .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C .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D . 造成多种材质的货币出现
  • 4.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史记》中关于汉代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的畜产,安邑之枣,秦燕之粟,蜀汉江陵之橘,淮北常山河济间之萩,齐鲁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木材,等。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 . 区域性市镇的出现 B . 全国性商业流通增强 C .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 . 手工业技艺水平较高
  • 5.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需纳粟二石;纳绢二丈、棉三两;每丁每年需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则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由此可知“租庸调”的实施(    )
    A . 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B .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 . 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 .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6. (2022高二下·嘉兴期中)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 .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 7.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有学者认为“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呈现出城乡一体发展态势;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促使城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经济形态的转型 C . 税收制度的革新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8.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清代滇南地区改流前,民族地区盐井几乎都由土官土司把持控制,为其经济源泉。雍正时将这些“自煎”的盐井官营,委官管理和征收盐课,所委之官是流官。这一变化(    )
    A . 强化了国家对该地的控制 B . 取消了土司世袭制度 C . 解决了该地区的发展问题 D . 开创了改土归流模式
  • 9.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 . 求富强国 B . 以商立国 C . 实业救国 D . 富民兴国
  • 10.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 .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 11.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上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 解甲归田喜而泣
  • 12.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1946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规定了以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超额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的实施方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适应革命新形势的需要 C . 着力于消灭社会的贫富不均 D . 开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13.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5倍,为1952年同期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 .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 .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 .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 14.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1950年,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在各行业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这些劳资协商会(    )
    A .   体现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B . 是新中国经济基本恢复的标志 C . 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开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5.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 .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 .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 .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 16.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1993年,广电部将国产影片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改为自主发行;1997年,广电部又发布《关于实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放宽故事片单片拍摄资格限制。这些措施(    )
    A .   适应了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B . 放宽了影片放映资格的限制 C . 完成了电影商业化的转型 D . 丰富了影视艺术创作的题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因繁多的政务和大量的奏章,一个人无法管理,故设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到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入值文渊阁,可以参预机务,但“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批答出自御笔”。宣德初年,明宣宗开始让内阁和个别部的尚书对中外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子疏面进上,称为“票椒”,然后呈皇帝“易红书批出”。及至正统初年,因英宗朱祁镇9岁登基,年龄幼小,太皇太后全权委政内阁,使内阁票拟制度化。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率相,亦可压制六部。然而,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虽然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顿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清朝建立之初,内阁、议政处、南书房三者的职掌分别是:“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须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后,大权归之,“机要章奏皆下焉。诏旨有明发、有密寄,由(军机)大臣面呈指挥具稿以进。自是内阁票拟特寻常吏事,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至乾隆时,内阁权更轻,票拟本章只是例行公事,“凡阁臣不入枢府(军机处)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闻,宰相备位而已”。

    ——摘编自[济]管世铭(鹤半巢诗集·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首辅和宰相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初内阁地位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 18.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直至清代,中国这个“衣冠之国”的服饰表现出以款式、色彩、面料等的不同体现不同等级身份的特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编自《中国服饰鉴赏》

    材料二:礼乐制度较西周其它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化。《周礼》规定了周王和贵族在各种场合的服饰要求,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周礼》中关于服饰的规定,紧紧围绕了周人的治国思想,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且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汉族发现胡服短小紧身,便于活动。南方出现的新服饰之一是裤褶,即上身穿齐膝长衣,下身穿裤。这是汉族服饰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的特征。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改编自谢红《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西周的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政治”?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出现双向变化的原因,并举一典型实例说明。
  • 19.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 (2)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 20.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晚明,赋役货币化,人口流动相对自由。在农村,农业商品化增长,冲击了自然经济,地主和佃户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城市,随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城镇兴起,出现了新型手工工场;商帮崛起,形成全国性市场网络,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农工商并举的多元经济结构。人们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关系由对人的依附关系转向对物的关系,旧的等级制逐渐分解,出现新的社会分层;以白银为主币的货币经济极大扩展,商业性行为几乎成为全社会取向,国家丧失了对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儒学平民化趋势明显,上层文化与世俗文化交融,形成多彩的文化现象,单一的农业社会结构正在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变。

    ——摘编自《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19世纪中期,随近代工业出现,我国封建社会结构缓慢变化。1949年后,我国农民占89.4% ,直到1978年仍占82.1% ,基本还是农业社会;1953年,随“一化三改造”,形成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结构;1960年,为应对经济困难,我国严格限制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978年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80年代后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在全国,非农产业职工已占53.1% ,按国际惯例我国已不是农业社会;随户籍制度调整,农民、工人分化,我国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理人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

    ——摘编自《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晚明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作者对晚明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建国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 21. (2022高一上·霞浦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落幕,央视春晚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40年的除夕之夜。央视春晚40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央视春晚,主要呈现联欢晚会的原生态喜庆氛围,可视为破土和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央视春晚不断探索和突破,融入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春晚展现出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更趋向成熟并逐渐转型和不断创新;而近十余年的央视春晚不断融入网络文化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增强,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气象。

    ——摘编自芦猛、刘鸣筝《从央视春晚40年透视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央视春晚与社会变迁”的认识。(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叔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