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一上·普宁期末) 我国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谚语反映出当地(   )
      A . 昼夜温差大 B . 气温年较差大 C . 年平均气温高 D . 日平均气温低
    2. (2) 谚语所反映的气温特点说明当地(   )
      A . ①强③弱 B . ②强④弱 C . ②强⑤弱 D . ③弱④强
  • 2.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时,P地的风向为(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2. (2) 此时,P、Q、M、N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 . P地 B . Q地 C . M地 D . N地
    3. (3) 图示乙处(   )
      A . 为低压中心 B . 为高压中心 C . 天气以晴朗为主 D . 风力强劲
  • 3.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   )
      A . 密度温度盐度 B . 温度密度盐度 C . 盐度密度温度 D . 盐度温度密度
    2. (2) 影响海水温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 植被类型 B . 太阳辐射 C . 人类活动 D . 地表径流
    3. (3)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B .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 .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 .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 4. (2023高一上·银川期中)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之间,钱塘江大潮都会如期而至。图为长江与钱塘江入海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钱塘江大潮属于(   )
      A . 波浪 B . 风暴潮 C . 洋流 D . 潮汐
    2. (2) 与长江入海口相比,杭州湾形成的天文大潮更为壮观的主要因素是(   )
      A . 盛行风 B . 天体引潮力 C . 陆地轮廓 D . 地球内能
    3. (3) 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滩涂养殖④潮汐发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5.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图为两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判断,此地的主导风向是(   )
      A . 东北风 B . 西北风 C . 西南风 D . 东南风
    2. (2) 形成岩石蘑菇状的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流水沉积 C . 风力侵蚀 D . 风力沉积
  • 6. (2022高一上·天津市期中) 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①③④
    2. (2) 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海水侵蚀 B . 海水堆积 C . 风力侵蚀 D . 风力堆积
  • 7.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榕树母树上常长出许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吸收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
      A . 热量 B . 地形 C . 土壤 D . 洋流
    2. (2) 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
      A . 过酸 B . 过干 C . 过碱 D . 过湿
  • 8.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光热条件不同 B . 土壤性质不同 C . 海陆位置差异 D . 水分条件差异
    2. (2) ③植物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 植被稠密 B . 种类繁多 C . 群落结构简单 D . 群落结构复杂
  • 9.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问题。
    1. (1) 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 热带雨林 C .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 亚寒带针叶林
    2. (2) 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光照 B . 热量 C . 水分 D . 湿度
    3. (3) 该区域的土壤(   )
      A . 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 . 有机质含量高,肥沃 C . 水分较少,矿物质偏多 D . 土层较薄,土质疏松
  • 10.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读图“甲、乙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乙相比,甲剖面(   )
      A . 有机质层薄 B . 腐殖质层薄 C . 土壤分层少 D . 母质层缺失
    2. (2) 与乙相比,甲剖面所处区域(   )
      A . 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较强 B . 气温较高,腐殖质积累较多 C . 生物量较小,有机质较丰富 D . 多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高
    3. (3)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 气候 B . 地形 C . 生物 D . 成土母质
    4. (4) 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气候 B . 成土母质 C . 地形 D . 生物
  • 11.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   )

      ①北京地区出现9级以上大风 ②诱发浙江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

      ③破坏东南沿海地区海堤 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 (2) 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 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 B . 待在向风的窗户旁,随时观察台风风速的变化 C . 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 D . 躲在桥下避免淋雨
    3. (3) 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的要小 B . 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 . 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 D . 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
    4. (4)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A .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B .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 . 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二、综合题
  • 12.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资料一:喀斯特地貌景观与形态

    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水的作用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侵蚀与沉积后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各异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徐霞客游记》对喀斯特地貌的记载有“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婉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资料二: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资料三: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笔记: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造型奇特,多奇峰异洞,美学价值高,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很多地区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水土流失严重,且很难恢复,石质荒漠化问题突出。由于大部分地区地表崎岖,多地下暗河、溶洞,修建铁路、公路过程需要建造大量桥梁隧道。

    1. (1) 图为三种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中(甲、乙、丙)与游记中描述的地貌景观最符合,游记中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描述有等。

    2. (2) 下列地貌由可溶性岩石经溶蚀后又重新沉淀而形成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 . 峰丛、溶沟 B . 石钟乳、石笋 C . 漏斗、溶洞 D . 孤峰、洼地
    3. (3) 图中①、②、③示意喀斯特地貌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请按演变过程排序并说明理由。
    4. (4) 阅读同学们的学习笔记,概括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13.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水循环示意图和两种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材料三: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

    1. (1) 图中水循环a的名称是,下列能实现图中a的环节的是(双项选择题)。

      A.长江   B.登陆的台风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 (2) 峡谷地貌形态呈形,河口三角洲是由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3. (3) 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季,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
    4. (4)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 14.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②处洋流的性质是(暖流、寒流),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 (2) 图中A、B是上海到旧金山的两条航线,航速较快的是,判断理由是
    3. (3) 如果丙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污染物向(南、北)扩散。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4. (4) 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成因与乙渔场的成因有何不同?
  • 15.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材料二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材料三“北京市地形图”及“北京市2018年8月5-15天气资料”

    日期

    8月5-6日

    8月7-8日

    8月9日

    8月10-11日

    8月13-15日

    天气状况

    雷阵雨

    雷阵雨转中雨

    雷阵雨转雨

    多云

    雷阵雨转中雨

    1. (1) 图所示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
    2. (2) 图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3. (3) 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
      A . 如遇洪灾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 . 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 C . 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 . 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4. (4) 结合材料三,说出北京市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