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

更新时间:2023-01-28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材料二: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丰富多彩,诸多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B . 当下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个人写作”,把自己缩进了自我的狭小天地,远离了社会人民。 C . 诗歌要照亮社会照亮心灵,就要寻求诗歌创作中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难以共存的解决之道。 D . 诗人应该对新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超越“小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 B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与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对话,情感的高度一致。 C . 新时代优秀的诗歌作品,要具备能使人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的崇高美,材料一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必须避免“假大空”。 D . “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新时代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是诗歌不断打开自我空间、走进百姓生活的新路径。 B . 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会勇敢地去搏击。 C . 在新时代,我们要写出更多敢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对艺术风骨负责的大诗。 D . 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回应关系中完成的。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材料二中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请结合节选的诗歌内容谈一谈材料二这么说的理由。
  • 2.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早晨

    陈忠实

    后院的鸡棚里传来一声雄壮而又洪亮的鸡啼,冯老五醒来了。蒙在木格窗子上的塑料薄膜儿,现出了蒙蒙的亮光,天明了。

    冯老五走出上房,一边结紧腰里的带子,一边走到小院里。夜里落过一场小雪,瓦沟里坐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天已经放晴了,农历正月末尾的一弯残月,挂在东塬顶上。

    儿子住的厢房的木门板上,挂着一把铁皮锁子。冯老五心里一惊,夜黑他去哪儿了?

    冯老五好容易才从公社书记那里给退伍归来的儿子求得一个社办工厂的指标,昨天傍晚兴冲冲回到家,老伴却告诉他,后晌开了社员会,儿子被众人选上队长了!

    春节过完了,队里还没有开工,现在到哪里去找儿子?准备清扫街道的时候,河滩里一阵叽叽嘎嘎的笑闹声传过来了……

    冯老五拄着扫帚,看见了大堤的杨柳林丛中,有两三个人影在跃动,叽叽嘎嘎的笑闹声就是从那儿传到村子里来的,他似乎立刻预感到,那里边就有他的儿子。

    冯老五走上河堤,进了护堤人住的瓦房里,审视一下炕头,有一本新订的白纸本子,封皮上写着几个字,他还能认得:“冯家滩三队委员会”。他翻开封皮,第一页上写着什么制度,再一页上,又是什么管理办法,他淡漠地笑笑,把本子扔回到原处。

    冯老五从小瓦房出来,走上大坝,他吃惊地看见,在坝头上,他的儿子——冯豹子,正和两个青年在冰窟窿里掏水洗脸呢。

    这就是老伴告诉他的昨天后晌选举出来的三个干部,夸下海口要让三队致富的三个人手!其中一个大概发现了冯老五,给他的儿子——那个只穿着绿黄绒衣的高个子指一指,儿子回头一看,随之就朝父亲站着的石坝走来。

    “爸!”儿子站在当面,有点不自然,“你一大早跑来……”

    “豹子,你来,我跟你说句话。”冯老五叫儿子,他想避开那两个碍眼的青年,又说:“干脆回家说。”

    “不行!爸!”豹子说,“我要开会哩!”

    “开啥会?”

    “社员会。”

    “开社员会做啥?”

    “研究今年的生产、管理和制度。”儿子说,“我仨夜里凑了个计划,想交社员讨论。”

    冯老五冷冷地说:“先甭张罗吧!你们选举的干部合不合乎原则?为啥不给我这个支书打招呼?”

    “开选举会的时候,你到公社去了,到处找不见,就叫副支书参加了。你不在,副书记就不能当家?”

    “等支部研究以后再说。”冯老五说。

    “不行,爸爸!我们昨晚研究决定了。”豹子恳求说,“你不能……叫俺们新班子的头一个决议就落空。”

    豹子站在原地,两条浓浓的黑眉毛朝鼻梁上头挤,挤起来两道高高的肉梁。他沉默着,不看爸爸,也不看那俩同伴,半天,他猛然转过身,对那俩小伙说:“你俩回村,二牛,你去打铃,挨家挨户都招呼一下;忍娃,你到饲养室,把会场打扫干净!”

    二牛和忍娃转过身,奔跑着走了。

    天亮了,东山顶峰的那一片蛋青色愈来愈透亮,开始现出明亮净洁的白光。群山,河川,南塬和北岭,已经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一阵沉默。

    冯老五点着了旱烟,看着儿子,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知道我昨日到公社做啥去了?”

    “知道。”儿子很平静地说,“给我寻出路。”

    “既然你知道,为啥还要把队长接到手上?”

    “爸,我给你说过,我不想到社办企业去!”儿子说。

    “爸!”儿子走到他跟前,流着眼泪,“你不要气我!你知道我为啥要当这个队长吗?”

    冯老五转过头,瞅着儿子。

    “我为你!”

    “为我?”冯老五吃惊了,莫名其妙!

    “为你。”儿子肯定说,“你知不知道,社员对你的看法?”

    “我当干部二十多年,一没偷,二没抢!谁对我有啥看法?”冯老五理直气壮。

    “可是,你起手当干部的时候,大家分的粮食能吃饱,干了二十多年,现在倒吃不饱了!我参军那年,劳值二毛三,去年复员回来,长了七分,三毛!”豹子说。

    “那是‘四人帮’捣乱,农业生产受破坏……”

    “‘四人帮’垮台三年了,你看邻近的那些队变化多大!可我们队里还是老一套。而今正月已经完了,我看支部里头也没有个啥举动!”豹子说。

    冯老五沉默了,“爸!社员说你是个好人。”儿子说,“可也对你不抱啥希望。”

    冯老五觉得儿子说得太扎刺了,说:“你甭吹!农村事情的复杂性,你还没尝过。”儿子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三个昨黑专门给自己订下了纪律!”

    “你再想想!甭一时热血蒙心!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就晚了。”冯老五说,“三队这个烂摊子,凭你仨?哼!好好掂量掂量!”

    “我们掂量过了!绝不会比现在更瞎!”豹子说,要是一年没见变化,我绝不赖在台上!”

    村口传来二牛呼叫豹子的声音。

    “爸,我要开会去了。”豹子说,“你也该去听听,你是支书,又是三队的社员!”

    “我不去!”冯老五说。

    “你该去!爸!”豹子说,“我们给社员拿出一个新管理办法,你听了会吃惊的!”

    冯老五看着儿子走下河堤,扯开步子,朝村庄走去。

    太阳刚刚冒红,把群山的峰顶染成了红色,雪地里闪烁出耀眼的色彩。(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冯老五给儿子寻出路,利用自己的关系很容易地为冯豹子谋了一份社办工厂的工作。 B . 冯老五作为三队的支书,不偷不抢,社员对他的评价是好人,可见冯老五是个好支书。 C . 冯家父子思想不同,观点对立,冯豹子言辞尖锐,没给这个做支书的父亲颜面和尊重。 D . 冯老五对儿子恨铁不成钢,认为儿子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思谋出路,对他做队长充满担心。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环境描写往往有象征作用,小说开头“后院的鸡棚里传来一声雄壮而又洪亮的鸡啼”,预示着新时代新生力量的强大。 B . 冯老五把冯豹子等人新订的白纸本子“扔回到原处”的细节描写,说明冯老五对这制度不感兴趣,也反映出其思想守旧。 C . 小说结尾对初升太阳色彩的描写,暗示冯老五其实已经理解并支持儿子的选择,父子二人冰释前嫌,消除了矛盾。 D . 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现父子两代,新旧力量的冲突和较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3. (3) 小说语言具有地域特色,多用方言口语,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小说标题“早晨”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叙永期中) 文言文阅读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思廉少受汉史于其父,能尽传家业,勤学寡欲,未尝言及家人产业。在陈为扬州主簿 , 入隋为汉王府参军,丁父忧解职。丁继母忧,庐于墓侧,毁瘠加人。服阕,补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将升殿,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高祖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观者咸叹曰:“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高祖受禅 , 授秦王文学。后太宗征徐圆朗,思廉时在洛阳,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遗之。贞观初,迁著作郎。写其形像列于《十八学士图》,令文学褚亮为之赞曰:“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三年,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采谢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究陈事,删益傅縡、顾野王所修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征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思廉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无隐。太宗将幸九成宫,思廉谏曰:“离宫游幸,秦皇、汉武之事,固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太宗谕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固非情好游赏也。”因赐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选自《旧唐书·姚思廉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B . 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C . 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D . 思廉上表陈父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史/后为代王侑侍读/会义师克京城/侑府僚奔骇/唯思廉侍王/不离其侧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簿:古代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印章等。 B . 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C . 太宗:我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的庙号常为“太宗”,第二代帝王多为“高祖”。 D . 男:我国周代爵位大致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男”属于爵位中最低的一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姚思廉讲求孝道。他先后遭遇父亲与继母去世,父亲去世后退职奔丧,继母去世后还在其坟墓旁造房子服丧,身体因而更加羸弱瘦削。 B . 姚思廉十分忠勇。义军攻占代王杨侑的殿堂,作为其侍读的姚思廉不但没有逃离,反而斥责唐军的无礼行为,大家都十分敬服他的话。 C . 姚思廉学识渊博。他年少时跟随其父学习汉史,能继承家业,勤学寡欲,从来没有谈到家里的财产;后来续成父书,完成其父的遗愿。 D . 姚思廉深受信任。太宗当政时期,让姚思廉上奏国家政策上的过失及官员的隐私;对他的劝谏不但不治罪,反而是耐心地加以解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观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谓乎!”

      ②魏征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

    5. (5) 太宗对姚思廉的奖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歌首联言事。诗人登上汉文皇帝修建的高高的望仙台,凭高望远,其时正值晚霞满天,心情顿觉开朗。 B . 颔联写登临时远眺所见周围景色,意境开阔,气象雄浑,很有气势,同时也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类似于“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之感慨。 D . 诗人重阳节登望仙台,豪爽直白地表明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 E . 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将一首应酬诗写得不落俗套,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
    2. (2) 本诗的尾联“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可见诗人襟怀,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 5.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
    2. (2) 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 (3) 《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__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 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 . 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 . 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 . 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相径庭   毫不逊色   难免   强迫 B . 截然不同   平分秋色   不免   逼迫 C . 截然不同   毫不逊色   难免   逼迫 D . 大相径庭   平分秋色   不免   强迫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 .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 .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 .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
  • 7.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乡土本色(节选)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1. (1) 第①段作者是如何为“土气”正名的?
    2. (2) 这两段文字之间的逻辑联系非常紧密,请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上·高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光与影

    杜运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根据你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