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同步测试

更新时间:2023-02-01 浏览次数: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沙河期末) 面对全球疫情进入“大流行”,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这是中国对危难关头曾向我们伸来援手的国家的回报,更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B . 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 C . 应对新冠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D . 中国的抗疫经验相对丰富
  • 2. (2022八下·永年期末) 下列不属于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   )
    A .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 . 区域发展不平衡 C . 海洋权益面临挑战 D . 是负责任的大国
  • 3. (2022八下·防城期中) 进入21世纪我国取得了哪些瞩目的成就(   )

    ①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季和夏季奥运会②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⑤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 4. (2021八下·靖宇期末) 下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 .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 .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水平 D . 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不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 5. (2021八下·安阳期末) 我国明确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 先污染,后治理 B . 边污染,边治理 C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 .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 6. (2020八下·江西期末) 不属于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是(  )
    A .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 . 区域发展不平衡 C .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 . 人口负增长
  • 7. (2020八下·江西期末) 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④区域差异大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③④
  • 8. (2020八下·十堰期末)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我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和卫生组织提供防控经验和医疗物资,体现了我国是“负责任大国”。下列关于我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地大物博,人均自然资源丰富 B .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C .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D . 我国工业已经从“中国创造”迈向“中国制造”
  • 9. (2020八下·临西开学考) 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我国目前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
    A . B . C . D .
  • 10. (2022·梧州)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正在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环流过程是(   )
      A . 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 B . 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 C . 非洲从中国进口汽车 D . 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
    2. (2)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 . 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B . 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 C . 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 . 人口老龄化,需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 11. (2022七下·祥符期末)   《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将气候变化的威胁列为主要长期风险。气候变化的短期影响叠加最终将造成全球性重大紧急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是(     )
      A . 九州岛遭数十年一遇的暴雨 B . 印度尼西亚洪灾致8人死亡 C . 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 D . 欧洲暴风雪导致7人丧生
    2. (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     )
      A .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 .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 12. (2022·铁岭) 关于当前中国面临挑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 . 区域发展不平衡 C .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考验 D . 没有参与国际事务
  • 13. (2022·武功模拟)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读“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过去,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①产业单一 ②人口稠密 ③地形崎岖 ④资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 (2)  下列脱贫攻坚措施合理的有(   )

      ①政策、资金扶持 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③生产经营模式照搬化 ④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疆南疆三地州可以继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最适宜展示的民族艺术是(   )
      A . 苗族的飞歌 B .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C . 傣族的孔雀舞 D .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
  • 14. (2022七下·南朗镇期中) 东北亚作为亚洲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各国在劳动力和其他社会经济要素有很强的互补性基础上,开展了良好的经济合作。读“东北亚地区国家间资源、资本、劳动力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东北亚国家中,具有劳动力与资源优势的国家分别是(   )
      A . 日本、韩国 B . 中国、俄罗斯 C . 俄罗斯、日本 D . 朝鲜、韩国
    2. (2) 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东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是(   )
      A . 俄罗斯 B . 日本 C . 中国 D . 韩国
    3. (3) 东北亚国家密切加强经济合作的意义是有利于(   )
      A .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B . 增加政治互信,共同走向政治制度一致性 C . 解决国内社会矛盾,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D . 有利于生态保护,共同解决地区环境问题
  • 15. (2021八上·海丰期末)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下表为北京和张家口的相关地理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纬度

    海拔

    1月平均气温

    北京

    39°48'N

    33米

    -5℃

    张家口

    40°48'N

    726米

    -8℃

    1. (1)  北京与张家口1月平均气温不同,形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海陆位置 C . 海拔高度 D . 人类活动
    2. (2)  雪上运动在户外山地进行,张家口市的崇礼区是雪上项目的主赛场,其作为运动赛场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坡度适当    ③积雪充足    ④风速较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 (3)  中国举办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意义有(   )

      ①带动国人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全民健身    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③调节气温和降水,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建设用地,改变地形种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6. (2021九上·揭东期中)   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叶已经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读某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产量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主要产茶国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A . 印度 B . 印度尼西亚 C . 中国 D . 日本
    2. (2) 联合国设定“国际茶日”,是为了(   )
      A . 积极鼓励发达国家种植茶树,增加出口创汇 B . 提高发展中国家收入,促进茶文化广泛传播 C . 扩大世界茶树种植面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 . 改变茶树生长习性,增加世界各国茶叶产量
  • 17. (2021·石家庄)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是(  )
      A . 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   B . 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 . 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D . 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
    2. (2) 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

      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

      ④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

      ⑤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 18. (2021七下·汝南期中) 据俄媒报道:2019年俄罗斯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汉语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考试,可能的原因是(   )

    ①中俄关系日益密切          ②俄罗斯和中国陆上相邻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④中俄经济合作越来越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9. (2021·立山模拟) 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 .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B . “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 C . 建成世界最高的高原铁路 D . 中国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援助
二、综合题
  • 20.

    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城市①是 ,所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沿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2. (2) 图中两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至少1点);图中对应四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多选,填数字序号).

      ①甲地﹣﹣石油工业   ②丙地﹣﹣种植业   ③丁地﹣﹣林业   ④乙地﹣﹣畜牧业

    3. (3) ②、③、④山脉中,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填山脉名称) .

    4. (4) 2015年1月3日,霾来势凶猛,北京将持续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其中城六区为重度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请你说说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 

  • 21. 请根据这段材料回答问题.
    可持续发展及其原则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入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1. (1) 人类的发展应当是发展,它既满足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2)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原则、原则、原则.
  • 22. (2018八下·临泽月考)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中国倡导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1. (1) 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是(    )

      ①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④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2. (2) 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②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③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3. (3) 下图是我国开辟的东北北冰洋航线。

      中国的北极航线必经太平洋出入北冰洋的“门户”,有5000吨的货物要从香港运往荷兰的鹿特丹,要走南海航线必经太平洋出入印度洋的“咽喉”

    4. (4) 虽然北冰洋航线优势明显,但目前还不能全年通航,应该选择我们这儿的季航海最好。
    5. (5) 据有关统计,2006-2017年,北冰洋冰层在不断变薄,这与有关。
三、图文分析题
  • 23. (2021八下·泌阳期末)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相关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图)

    材料二    漫画《断指》。(图2)

    1. (1) 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2)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 (3) 你对材料二中“断其三指,寻求其他两指茁壮成长”的发展方式赞成吗?谈谈你的看法。
  • 24. (2018八上·东城期末)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来源。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理解人类是否生活在地球可承载的限度之内,变得愈加重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生态足迹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例如:获取资源、消纳废弃物)而利用的所有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域的空间面积总和,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生态足迹用“全球公顷”为单位表达。

    资料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人类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目前生态超载情况已经达到了需要大约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地步。自然可以承受短期的环境超载,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3:经济区域与其主要成员国

    经济区域名称

    主要成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

    金砖国家

    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非洲联盟

    非洲54个国家

    资料4:下图分别为1961年与2010年不同经济区域的生态足迹(虚线为世界平均水平)

    1. (1) 依据资料,世界人均生态足迹是世界生态足迹与的比值,可以反映世界人均的资源消耗水平。
    2. (2) 据图可知,与1961年相比,到2010年世界人口总量大约增长了百万人,人均生态足迹减少了全球公顷。其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经济区域是,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始终最高的经济区域是。(以上两空填写经济区域名称)
    3. (3) 总体而言,全球生态资源消耗总量呈(增加/减少)趋势,由此可能引发等问题。
    4. (4)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两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