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
  • 1. (2018八上·东城期末)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来源。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理解人类是否生活在地球可承载的限度之内,变得愈加重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生态足迹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例如:获取资源、消纳废弃物)而利用的所有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域的空间面积总和,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生态足迹用“全球公顷”为单位表达。

    资料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人类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目前生态超载情况已经达到了需要大约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地步。自然可以承受短期的环境超载,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3:经济区域与其主要成员国

    经济区域名称

    主要成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

    金砖国家

    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非洲联盟

    非洲54个国家

    资料4:下图分别为1961年与2010年不同经济区域的生态足迹(虚线为世界平均水平)

    1. (1) 依据资料,世界人均生态足迹是世界生态足迹与的比值,可以反映世界人均的资源消耗水平。
    2. (2) 据图可知,与1961年相比,到2010年世界人口总量大约增长了百万人,人均生态足迹减少了全球公顷。其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经济区域是,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始终最高的经济区域是。(以上两空填写经济区域名称)
    3. (3) 总体而言,全球生态资源消耗总量呈(增加/减少)趋势,由此可能引发等问题。
    4. (4)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两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