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7* 溜索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同步练习(二)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精挑细选。
  • 1.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A . ②①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①②③
  • 2.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牛铃如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峡上的一根索子翻照移去。”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动词、名词、数量词、副词。 B . “隐隐闷雷”“捏紧了心”“站起来”“牛嘴咧开”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 C .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鹰移来移去”。 D . “牛们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 3. (2024八上·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井盖所在位置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年轻人经过此处还需放慢步伐留意结冰处,老年人经过时就更为战战兢兢 B . 他自信,若是再次遇到那个匪徒,绝对能拳打脚踢轻而易举的将他擒住。 C . 正在千钧之力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D . 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 5.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身(fǔ)起(zhuài) (dǔ) B . 铢(zī)刻(qīnɡ)(sāi) C . (suí)铛(línɡ)(ǒu) D . (jǐnɡ) 盘(huán)(jiǎo)
  • 6. 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B . 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C . 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D .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 7.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眼珠涩涩的,使劲_________一下,_________着两手,不敢放下。_________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_________到索头。

    A . 挤  端  猛  飞 B . 眨  举  忽  飞 C . 眨  端  猛  落 D . 挤  举  忽  落
二、活动探究。
  • 8. 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5月30日,鹦哥大桥完成最后一段35米引桥现浇箱梁作业,标志着“鹦哥溜索改桥”主体工程完工进入最后的桥面铺装和防护栏施工阶段,预计6月底建成通车。“鹦哥溜索”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泽镇混置料交界的金沙江上,距江面约260米,长约470米,有“亚洲第一高溜”之称。新建的“鹦哥溜索改桥”主桥与江面的垂直距离约200米,大桥全长385.5来,宽9米。目前,从茂租镇至鹦哥村的公路已建成,从白鹤滩水电站永久性大桥至鹦哥村的公路正在建设中,待鹦哥大桥正式通车后,村民不用再溜索出行,这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2. (2) 小明要把上面的新闻介绍给同学,又搜集了一些材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云南昭通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地处乌蒙山区,对面是大凉山,山下是金沙江。[甲]由于过去不通公路,使村民出行得沿着悬崖走到山下,坐船渡过金沙江,再从江底爬到对岸公路上。1999年,村里十几户人家合伙修建了溜索,它除了独特的设计外,所处的高度达到了260米,宽470米,不仅是金沙江上最高的溜索,也是亚洲最高溜索,开始主要依靠人力推,后来村里通了电,溜索用上了电动机。因经济发展不上去,这里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乙]如今,村里只剩下不足400多人,大都为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孩子。

      [甲]处画线句中有缺少主语的问题,修改意见是:

      [乙]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修改意见是:

    3. (3) 小亮和爸爸看到这则新闻后,分别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上联:溜索细钢绳彰拼搏力               下联:

      上联:路通村寨产业兴                      下联:

三、语言表达。
  • 9. 下面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 (1) 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幅画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2. (2) 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
四、精准阅读。
  • 10. 阅读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1. (1) 选文中对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作者在对牛的描写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3. (3) 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4. (4) “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11. 阅读

    溜索(有删改)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探视。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1. (1) 概括本文段内容。
    2. (2) 请说说文中划线句的妙处。
    3. (3)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 12. 阅读

    城市牛哞

    刘亮程

    ①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遥远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它们知道牛圈之外有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城市吗?

    ②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东张西望,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③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城市的所有工作被一种叫市民的承揽了,他们不需要牲畜。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早晨还活跑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了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

    ④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它们耕了一辈子地,它们拉了一辈子车,它们驮了一辈子东西。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和屈辱,对煎熬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

    ⑤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个。

    ⑥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

    ⑦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⑧我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惊动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人们用太多太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嗝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⑨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他们顶多把我当成给花园施肥的工人或花匠,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几个月前我扔掉铁锨和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我的家除了成堆的包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类,我惟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文人作家的行列中。

    ⑩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是个农民,只能用农民的方式做我能做到的,尽管无济于事。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前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请分别谈谈《溜索》《城市牛哞》两文中“牛”这一形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