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汉字 |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楷书 |
载体 | 兽骨 | 青铜器 | 石器 | 纸张 |
A | B | C | D | |
实验 | Na在坩埚中加热燃烧 | 将NaOH溶液滴入溶液中 | 将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入盛有的集气瓶中 |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
现象 | 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红色布条褪色 |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产生无色气体 |
具有氧化性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C |
在溶液中加入锌片,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
还原性:Zn>Fe |
D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为钠盐溶液 |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A | |||||||
3 | B | C | D | E | ||||
4 | F | G |
a.G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b.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F>G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G<E
①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最后所配溶液实际浓度比要求小的是(填字母)
a.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酒到容量瓶外
b.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把液体倒出一些
c.干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
实验 | 现象 |
开始时红色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明显气泡产生; 继续滴加盐酸,当溶液红色明显变浅时,气泡也逐渐增多; 当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浅红色褪去,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①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大量气泡产生时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利用可以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的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变为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
继续通入,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
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对装置A加热,得到产物甲和乙。甲、乙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对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产物甲现象 | 产物乙现象 |
Ⅰ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有气泡 |
Ⅱ | 取步骤Ⅰ中溶液,滴加溶液 | 蓝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Ⅲ | 取步骤Ⅱ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Ⅳ | 向步骤Ⅲ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红色褪去 | 先变红,后褪色 |
已知:
Ⅰ.酒精灯燃烧温度约为400~500℃,酒精喷灯燃烧温度约为1000℃;
Ⅱ.与溶液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
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产物甲、乙在步骤Ⅱ中均产生蓝色沉淀,说明。
③依据步骤Ⅱ、Ⅲ,推测产物甲中铁元素的价态为。
④产物乙在步骤Ⅳ滴加氯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褪色可能的原因及验证方法为。
已知:
ⅰ.硒(34Se)、碲(52Te)与氧同主族;
ⅱ.硒鼓废料中主要成分为硒(含少量碲、碳、铜等)。煅烧过程中,回收料中的硒、碲被氧化成SeO2和TeO2;
ⅲ.部分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溶解度 |
SeO2 | 340℃(315℃升华) | 684℃ | 易溶于水 |
TeO2 | 733℃(450℃升华) | 1260℃ | 易溶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