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1906年伊朗立宪革命的目击者)认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为理想;在波斯(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博学者的起义。
——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誓词秘密地流传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提出的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从此深入人心。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材料三: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借着开放的海外贸易优势,西欧社会发展开始超过亚洲。英、法等西欧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建立起来强大的殖民帝国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紧随其后,西欧国家进入到工业时代。
——摘编自李君华、欧阳晓《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
材料二:在东西较量中,西方在近代逐渐强大,并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权,而东方却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从此一落千丈。有学者分析,西方赢得这场较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崛起。这三个因素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对立,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个因素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