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4课 古...

更新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5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
    A . 丝织品成为大众的衣料 B . 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C . 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 D . 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
  • 2. (2023高二下·黄石) 西汉农学家汜胜之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汜胜之书》载:“二月注雨(大雨),可种芋”;“种麻,预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这表明当时(    )
    A . 精耕细作技术有所发展 B . 农业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C . 农学著作重视理论概括 D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3. 《耒耜经》是晚唐陆龟蒙写的一篇短文,在文中描述了一种农具:犁铧用以起土;犁壁用于翻土;犁箭和犁评用以调节耕地深浅;犁辕短而弯曲;犁盘可以转动。据此判断,文中描述的农具是(    )
    A . 曲辕犁 B . 耒耜 C . 耦犁 D . 耧车
  • 4.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
    A . 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B . 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 . 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D .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 5. 下图是战国时期的铜尊盘。尊是酒器,盘是水器。盘口外折下垂,下附四龙形蹄足。尊颈采用金属模具成批制作蜡质元件,在泥质模具中按预定图案组合,再逐层捏塑和连接蜡撑和蜡梗。这反映了(    )

    铜尊盘

    A . 铸造工艺的高超 B . 冶炼技术的成熟 C . 礼乐制度的崩溃 D . 等级制度的森严
  • 6. (2024高二下·朝阳开学考)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这表明(    )
    A .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 B . 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 . 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 D . 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 7. (2023高三下·岳阳开学考) 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这表明汉代( )
    A . 农耕生产区域的扩展 B . 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 C . 存在大地主田庄生产 D . 跨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 8. “尝闻古循吏,官为铸农器,欲免力役繁,排冶资水利。……遂致巽离用,立见风火炽,熟石既不劳,融金亦何易。”该诗描述的工具为下图所示中的(    )
    A . B . C . D .
  • 9. (2024高二上·定州期末)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铜柄铁剑出土于甘肃灵台的一座春秋早期墓中,初期制作的铁器多为削、刀等一些小工具。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农业和手工业中逐渐替代传统的铜工具而取得支配地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    )
    A .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冶铁技术 B . 春秋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 C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的国家 D .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已完全取代铜制工具
  • 10. 西周规定手工业者不能迁业,世代相传。这一规定(    )
    A . 意在保持手工业队伍的稳定 B . 束缚了手工业者的自由迁徙 C . 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高质量 D . 表明西周手工业者地位提高
  • 11. 晚唐陆龟蒙的《未耜经》称当时某耕作工具由“长直辕改为短曲辕”,“加装犁评”,“改进犁壁”。这种工具的使用(    )
    A . 在当时黄河流域已普及 B . 为地方割据提供了支持 C . 体现了我国耕犁基本定型 D . 推动了稻麦复种制的发展
  • 12. 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

    A . 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B . 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 .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 . 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 13. 如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养牛的.官职。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驾部

    驾部郎

    驾部尚书

    驾部郎

    驾部尚书

    驾部郎中

    驾部中大

    太仆

    太仆卿

    太仆卿

    或置或省

    太仆卿

    太仆卿

    太仆卿

    牧官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驼牛都尉

    驼牛令

    驼牛令

    A .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屐 C .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 南北民族交融的促进
  • 1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达到91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614.8市斤,全国耕地面积有2.3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94%,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    )
    A . 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 B . 促成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 . 推动了均田制普遍实行 D . 导致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 15. 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 . 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 .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 租佃关系日益普及
  • 16. 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也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A . 坯车 B . 匣钵 C . 支钉 D . 垫饼
  • 17. (2023高二下·定远期末) 战国时期,铁制兵器较为罕见,大多数只限于楚地。到西汉时期,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不仅能够被生产出来,而且如灯、釜、炉、剪等铁制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都已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时期(    )
    A . 铁器生产趋向生活化 B . 冶铁技术水平的进步 C . 政府重视铁器的普及 D . 社会对铁器要求提高
  • 18. 根据考古发现,在战国时期的魏、燕、赵、秦等地区出士了大量铁制农具,其种类有镘、镰、臿、锄、铲、耙、犁铧等。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 工商业发展受到抑制 B . 铁制农具普及全国 C . 农业收益得以增加 D . 治铁业由官府垄断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 (1) 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 20. 材料

    1. (1) 为研究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上三则史料,请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 (2) 若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应关注哪些基本因素?
    3. (3) 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