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第七单元练...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2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
  • 1. 《红楼梦》中常用诗词的形式预示人物的命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前两句分别说明薛宝钗的品德和林黛玉的才能。后两句则预示了两人不同的命运。 B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是妙玉的判词。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在贾母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自称“槛外人”,机关算尽,有心机。 C .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贾惜春的判词。惜春从三个姐姐的悲苦遭际中,预感到自己未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最终选择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D .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这是史湘云的判词。她虽出身富贵,但父母早逝。后两句则借“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指湘云婚后不久夫妻离散。
  • 2. (2023高二上·西城开学考) 宝玉深深同情的夹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当中的人物是:(    )
    A . 平儿 B . 尤二姐 C . 秋桐 D . 迎春
  • 3. 下列有关《红楼梦》及其1﹣5回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章回体小说的巅峰之作。 B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C .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怜春”。 D . 《红楼梦》开卷诗前两句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4. (2023高一上·开学考) 下列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是(   )
    A . 妙玉 B . 巧姐 C . 薛宝琴 D . 史湘云
  • 5. 选出以下不正确的一项(   )
    A . 第1回,贾雨村姓贾名化,雨村是他的别号。为进京求取功名,曾寄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里。后来中了进士,任姑苏知府,不到一年却又因恃才侮上被参而遭革职,偶然间成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因这层关系,才得以复职候缺,补得金陵应天府一职。 B . 第1回,元宵佳节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去方便,便将英莲放在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人已不见了,找了半夜,到天亮也没找到。没办法,霍启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往他乡。 C . 第2回,林黛玉念书时,凡书中有“敏”字,都念做“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贾雨村并未如此教她,当时只觉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直到冷子兴告诉他林如海的夫人是贾敏,他才知其中原因。 D . 第4回,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宝钗到金陵城投奔亲戚,贾政母子留他们住在梨香院,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不上一月,贾宅中有纨绔习气的子弟,引诱得他比以前更坏了。从此打消了移居之念。
  • 6. 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的叫什么社?谁是社主?(   )
    A . 菊花社       林黛玉 B . 桃花社       林黛玉 C . 桃花社       薛宝钗 D . 荷花社       贾宝玉
二、填空题(共2小题)
  • 7. 贾元春回宫后,为不让大观园佳人落魄,花柳无颜,遂命家中姊妹和宝玉进去居住。各人的住所也与人物的个性及命运有相契合之处,请选择下列人物居住房舍的名称。

    ①薛宝钗  ②贾迎春  ③林黛玉  ④李纨 

    A.秋爽寨 B.潇湘馆 C.稻香村 D.缀锦楼 E.蘅芜苑 F.栊翠庵

  • 8. 匾额是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的装饰,横着的匾额或牌匾,竖着的叫对联。《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有许多匾额对联,它们与建筑物有着密切的关联。请根据对联,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匾额。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绕堤柳借三蒿绿,隔岸花分一脉乡。
    A沁芳亭
    B稻香村
    C蘅芷清芬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家看全球国宝,足不出户云游世界各地博物馆,在技术的助力下享受云端视觉盛宴,真是太棒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近日举行,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在线介绍馆藏特色珍品,累计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走进”文化宝库。受疫情影响,云上展览、在线直播等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新方式。

    作为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倡议方,中国国家博物馆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全程5G直播带给观众沉浸体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直播中为全球观众讲述陶鹰鼎、伏羲女娲像立幅、针灸铜人等馆藏珍品。“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向世界展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让全球观众在线感受文化赋予的力量。”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此次活动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共赢提供新的思路,并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

    近年来,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建设中,各种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手段齐上阵,直播已成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这件气势非凡的铜鼎,是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它的体积在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较大的。”安徽省博物馆日前使用一款AR魔镜进行直播。山西博物院则推出文物数字化展览“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以“无实物、场景化、重交互”的独特风格,带领观众开启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探索之旅。“科技对公众体验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余开亮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可以给公众带来高清、立体、互动、虚拟等诸多新型体验。

    (摘编自李雪钦《博物馆“网上秀”趣味多》)

    材料二:

    日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敦煌文物的保护目前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他介绍,在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了全面监控。一旦数值超标,工作人员可从电脑系统看见相应红灯亮起。旅游管理人员会及时暂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

    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也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成和他的团队近10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他们参与研发的“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系统”,让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住”进了配有气体净化装置和控湿装置等的高气密沿墙展柜,避免了因空气湿度和颗粒物浓度波动造成的纸质文物老化,也让馆藏文物在展示的同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材料三:

    2020年是紫禁城建城600周年。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恢弘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礼乐文明及其悠久历史的物质载体。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主要体现于此。不过,面对600岁的故宫,更值得我们思考的,可能是最近6年来故宫所发生的变化。

    关心文化热点的人或许记得,2013年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从那时开始,“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故宫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悄然改变。此后,故宫再接再厉,作出了开设夜场和元宵灯会,设立地方主题分馆,进驻天猫开网店等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新颖创意之举。《我在故宫修文物》《谜宫•如意琳琅图籍》《故宫里的大怪兽》、“千里江山特展”、故宫美妆、“皇帝的一天”App等爆款文化产品和活动,更让故宫深度触网,频频刷屏、登上热搜。就这样,600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摘编自胡一峰《故宫的6年与600年》)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程5G直播观众沉浸体验。 B . 刘成和他的团队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系统馆藏文物。 C . 紫禁城永乐十八年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 D . 故宫“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文创设计大赛人们的关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次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后疫情时代”全球博物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B . 安徽省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的做法充分说明各大博物馆通过运用各种科技,能够为公众带来不同于线下实物参观的新型体验。 C . 敦煌石窟的工作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对石窟内微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监控,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 D . 故宫在最近6年的时间里积极与流行时尚元素结合,使自己从厚重的历史符号成为网络热门,充满活力。
    3. (3) 以上三则材料针对博物馆这一对象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 10.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王国维: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节选)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慄,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残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慝,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1. (1)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施之而交受之

      交:交替。

      B . 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

      咎:过错。

      C . 无时而不可于吾前

      坠:降临。

      D . 黛玉之孤僻

      惩:恐惧。

    2. (2) 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能证明《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的一项是(   )

      ①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②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

      ③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④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

      ⑤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

      ⑥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⑥ D . ②⑤⑥
    3. (3)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第三种是由于普通的人物和境遇逼迫而成的。 B . 《红楼梦》不同于其他悲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第三种悲剧,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 C . 在王国维看来,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都极其自然。 D . 节选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是天下最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②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