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七下·永年期末) 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

    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丝绸之路开辟 B . 江南地区开发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清朝经济兴盛
  • 2. (2019·潍坊) 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君主专制强化 B . 商品经济发达 C . 科技领先世界 D . 农业经济衰落
  • 3. (2018·玉林)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民族交往频繁 C . 商品经济活跃 D . 皇权高度集中
  • 4. (2016·南通)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 . 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 . 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 . 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 .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 5. (2016·重庆A) 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 . 南京 B . 松江 C . 广州 D . 景德镇
  • 6.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 . 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 . 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 . 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 7. 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

    A . 垦荒政策 B . 轻徭薄赋政策 C . 休养生息政策 D . 重农抑商政策
  • 8.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B .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C . 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 .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发展尤为快速
  • 9.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 统治者鼓励垦荒 B . 改良新品种 C . 人口的迅速增长 D . 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 10.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
    A . 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 . 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 . 重农抑商 D .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 11.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 .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 坊市分置 C . 边境贸易繁荣 D . 商业市镇兴盛
  • 12. 《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具有地域性 B . 政府大力支持 C . 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 . 货币广泛流通为条件
  • 13. 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 14.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 手工业的发展 C . 商帮的活动 D . 商品贸易的兴盛
  • 15. (2017·菏泽)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 西方列强的侵略
  • 16. (2021八上·莆田开学考)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A .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 17. 阅读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 . 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 .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D .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 18. 明清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且有一定规模 B . 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C .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生活用品 D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 19.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很大。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清政府(    )
    A .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B . 大力推行基荒政策 C . 加强对外军事扩张 D . 提倡节俭充盈国库
二、非选择题。
  • 20. 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如图

    1. (1) 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 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1. (1)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2. (2) 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